第五节|组织架构,也在被AI重写

我们不再围绕人来构建流程,而是围绕模型能力来重新组织任务。

而纳德拉回忆:“最早比尔·盖茨设想微软是一家‘工具公司’,但现在,我们开始把AI代理视为工具中的使用者。”

这两句话勾勒出的,是一个远比“AI赋能企业”更激进的判断:组织的角色,正从“管理人”向“调度智能”转变。

公司为什么存在?是为了解决“不智能的世界”

传统的公司架构,是为了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1、信息不流通 —— 所以需要“中层管理”;
2、决策不一致 —— 所以需要“流程与汇报制度”;
3、执行不自动 —— 所以需要“人工协同与监督”。

这三件事,每一项,都是 AI 极擅长的:
— AI 能自动聚合信息、提炼重点、生成报告;
— AI 能辅助决策,甚至直接优化策略;
— AI 能执行工作流、调用系统、自动递交结果。

纳德拉直言:“过去你需要一个团队配合才能完成的销售准备、客户报告,现在一个 Copilot 代理几分钟就能完成。”

他举例说明自己的实际体验:“我准备客户会,不再需要秘书写 briefing。我只需要打开 Copilot,它自动聚合 CRM、邮件、内部知识库,生成一份我能直接讲的内容。”

组织层级不是被裁撤,而是被“系统取代”

这意味着什么? 并不是公司不再需要人,而是很多传统的“组织中层”正在丧失其存在基础。

扎克伯格把这种变化称为:“组织结构的原子化”。他认为:一些原本依赖汇报、审批的流程,正在被 Agent 接管;那些“靠流转信息吃饭”的职位,正面临结构性消失;组织正在从“层级+线性”向“模块+实时”转型。

在 Meta 内部,他透露一个真实案例:“我们测试用多个 AI Agent 替代产品中层的协调会议,让它们互发任务、调度进度、生成周报,效率比人还高,质量也更稳定。”

管理者的角色,正在从“批准者”变成“设计者”

面对这样的变化,纳德拉特别提醒:“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立刻重构流程。但最起码,你要开始重新定义‘什么才叫管理’。”

在微软内部,他看到一些团队已经发生转变:
— 团队 leader 不再是汇报和分发任务的中枢;
— 而是设计任务模板、设定判断机制、优化代理交互;
— 管理者从“组织人”变成“组织代理”。

这不是轻飘飘的概念创新,而是组织效率的跃迁。

他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变化:“人变成了模型的用户,模型也变成了组织的参与者。”

组织的三项职能,正在被系统接管

组织正在失去对人的依赖,却也在重获一种新的灵活性:
— 更少的内部阻力;
— 更快的反馈循环;
— 更强的定制能力;
— 更深的模型融合。

而组织中的“人”,如果无法设计、调度、驾驭这些系统,就会被架空,最终出局。

    

    © 2025 加国生活网life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