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亦茹/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mPPvJmEgTAFEfXYujBOveQ

“中药新视角”系列文章并非纯中医理论知识,而是从现代科学和营养学角度对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解读,以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启迪智慧,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在这种时候,能够用看似普普通通的“食材”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有,都能够用到的食材:大蒜。

俗话说:“吃好葱姜蒜,病痛少一半。”大蒜这种食物,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了。

不论是蒸菜、炒菜、红烧还是凉拌,少了它都好像少了些滋味。

作为一种“充满味道”的食品,大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人群分割成两大阵营:不喜欢它的人,只闻味道便会退避三舍;喜欢它的人觉得“吃肉不吃蒜,香味儿少一半”。

《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大蒜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即大蒜“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可见,大蒜是有解毒消肿之功的。除此之外,现代研究还证实了,在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方面也有很好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我们手中的大蒜吧。

辟秽解毒

在古代,“毒”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病因,各种病因都有可能被称之为“毒”。

比如,寒邪可称之为寒毒、温邪可称之为温毒、热邪称之为热毒、风邪称之为风毒、湿邪称之为湿毒,还有蛊毒、虫毒、疟毒等等。由此可见,凡是能够让人体产生疾病或不适的都可以算在“毒邪”的范畴内。

说起大蒜的解毒之功,亦茹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古埃及,法老曾花费差不多相当于4.16万公斤的黄金去买大蒜。

据说,当时这位法老正驱使奴隶建造金字塔,但遇到了瘟疫。因此,他重金求购大蒜,让奴隶通过吃大蒜,提高抵抗力。有人打趣儿地说,如果没有大蒜的话,就没有今天的金字塔。

您看,大蒜就是这么神奇。

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蒜的解毒之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抗病原微生物而达成的。

大蒜具有广谱抗菌本领,对多种致病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耐青霉素、链霉素的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幽门螺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等均有抑杀本领。

看到这里您或许会疑惑:“哇,这么多菌,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可是,我也不懂啊!”

那么亦茹换一种说法:大蒜的抗菌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常见的致病菌。

又有人会问了:“在西医的理论里,感冒不是分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吗?上面说的都是细菌,大蒜对病毒有用吗?”

大蒜对单纯疱疹病毒、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也是具有一定的杀灭能力的。

现代研究发现,大蒜这种抗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成分为多种烯丙基硫化物,如大蒜素、大蒜新素等。其抗菌活性与化学结构中的二硫键有关。大蒜素的抗菌机制是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相结合,使之不能转变为胱氨酸,影响了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细菌变形、破裂。

我们把细菌想象成一个小砖房,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就是一座座小房子搭建起来的过程。

细菌这边正兴致勃勃建房子呢,大蒜把人家的砖给破坏了,没了砖,这房子自然就塌了。

或许大家偶尔会看到一些“辟谣”的言论,说:“离开剂量谈药效都是耍流氓,大蒜素、大蒜新素都是提纯出来的,得吃几十斤大蒜才能达到这种抗病原微生物的结果呀!所以吃大蒜没有用。”

面对这种言论,亦茹想说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吃些大蒜防范感冒,提升机体抵抗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毕竟我们不可能日常靠吃药来防范疾病吧!

现阶段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在商家的大肆吹捧下,人们会买一些经过提纯的所谓“保健品”来养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养生保健的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学会亲近自然,不必过于迷信各类保健药物。

调节血脂

长时间居家,摄入的食物中蔬菜类比例下降,再加上吃得多、动得少,很容易有血脂升高的风险。

在古代没有现如今这么多先进的仪器,所以对于大蒜的调节血脂本领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民间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习俗,细细想来,都是有道理的。

比如,人们在吃荤腥油腻的食物的时候,都会配上几瓣蒜。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儿,能起到的帮助可不仅仅是“解腻”哦!

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均表明大蒜具有降低血脂的能力。

大蒜、大蒜精油可使血清、肝、肾及主动脉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另外,血脂高了,还会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研究表明,大蒜素有利于防范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同时也可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抗肿瘤

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对胃癌、结肠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均有抑制本领。这种抗肿瘤本领有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大蒜素还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影响细胞周期、破坏细胞的骨架、抑制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的能力。

下面亦茹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把它拟人化大家可能会好理解一些。

本来我们身体内部的细胞是一群和谐共处的小可爱,现在,有一个人他变异了!他抢别人的粮食、占领别人的家,不仅如此,他还复制出好多个自己,一起去作恶多端。

大蒜的本领呢,就是及时发现有变异苗头或已经变异的人,把他控制住,不让他四处流窜作恶,不让他复制自己,从而减轻他对其他人造成的危害。

不过,说起抗肿瘤,又会有人质疑了:“哪有这么神奇,大蒜要这么好使,肿瘤患者都别就医了,都去吃大蒜吧!”

这就是走极端了,还是那句话,我们不可能靠着吃药来过日子,也不可能只依靠一味药或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来调理复杂的疾病。

“上医治未病”,药食同源的食材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我们要带着感恩之心正确食用,不可过于偏激。

来,吃蒜!


关于“吃蒜”,你是否有下面这些疑惑呢?

感冒吃大蒜有效吗?应该怎么吃?

感冒的症型有很多,大蒜的优点就在于,对于缓解各种类型感冒所引起的症状,它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一项研究发现,给成人流感患者服用大蒜补充剂后,这些人的流感症状严重程度、患病天数以及感冒和流感的发病情况都有所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蒜提取物可能增强免疫细胞功能,降低感冒的严重程度。

在感冒的外寒阶段(流清鼻涕、打喷嚏、呛咳、舌质淡白、怕冷、头项强痛),喝一些蒸大蒜水既可以宣肺散寒,又可以暖中、去除脾胃里面的寒湿。

蒸大蒜水

材料:大蒜5-7瓣,冰糖1块。

步骤:

1、将大蒜捣碎或剁碎。

2、将捣碎后的大蒜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和适量水(水量大约是碗的三分之二即可)。

3、将碗口盖住,放入锅中蒸15分钟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蒸大蒜水时,不要一次蒸过多。因为蒸一次剩下的留着慢慢喝是不正确的做法,每次都需要现蒸才可以。

有人说大蒜不能咬着吃,要捣碎成泥吃,是真的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是由于大蒜中的有效成分“大蒜素”。

将大蒜捣成蒜泥后,最好能在空气中放置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气中充分结合,产生大蒜素,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杀菌的本领。

一天吃多少大蒜?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吃2~5克鲜大蒜(大致相当于一瓣)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2~5克鲜大蒜含有2~5毫克的大蒜素,这对于我们日常保健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您吃的是大蒜粉,则推荐摄入量是0.4~1.2克。

当然了,如果您爱吃腊八蒜或糖蒜,偶尔一次稍微多吃几瓣也是可以的,毕竟是食材不是药物,不必过于教条。



听说用大蒜炒菜会致癌,是真的吗?

大蒜炒菜会致癌的说法来源于“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会致癌,而大蒜炝锅时候会产生这种物质,于是就流传出了大蒜炒菜会致癌这样一种说法。

但其实,大蒜炒菜是安全的。

因为,只要把食品加热到颜色发黄、发褐的程度,并放出浓浓的香气,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丙烯酰胺。

我们日常中吃到的经过烧烤、油煎或烹炸的食物中都会有。

与其不吃大蒜,不如调整一下食物的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等方式进行烹饪,少吃熏制、烧烤或油炸食物。

听说亚硝酸盐致癌,做腊八蒜会产生亚硝酸盐吗?

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的,正是因为白菜等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较高,才会让人们担心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

而大蒜的硝酸盐含量并不高,并且大蒜自身有一定的抑菌能力,所以不必担心。

有胃病的人能吃蒜吗?

大蒜会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如果您的“胃病”属于食欲不振、胃酸偏少、胃动力不足、胃部容易发胀的类型,那么是可以吃大蒜的,大蒜能起到振奋食欲和促进消化的本领。

如果您的胃部状态是有严重的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容易胃出血,那么是不适合吃大蒜的。

哪些情况下不太适合吃蒜呢?

在吃蒜的问题上,我们都需要注意,任何人都不要空腹吃大蒜,也不可一次食用过多。除此之外,亦茹还在这里为大家列举了一些其他的特殊情况。

1、气血亏虚或五心烦热者不建议吃大蒜。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阴虚内热”之人不要吃大蒜。大蒜辛温,辛能耗散气血,故气血亏虚者少用。《本草从新》所记载,“大蒜辛热有毒,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虚弱有热的人切勿沾唇”。温能助火,故肺胃有火,五心烦热者不可多用。

2、进食大补热药时最好不要吃大蒜,以防生热助火,热上加热。

3、重病的人或正在服药的人不建议吃大蒜。

大蒜属于辛辣发物,又有比较强烈的刺激性,对于重病及正在服药的人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亦茹还需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了解到大蒜的这些益处之后,就只吃大蒜。不止大蒜不行,任何一种食材都不行。均衡的营养是健康饮食的重要基础,再耀眼的食疗明星,都不能一枝独秀。比如说大蒜虽然有其益处,但你每天只吃十几瓣大蒜,其他蔬菜不吃,身体也会感到不舒适的。

    

    © 2025 加国生活网life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