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女士笑了。

没有胃癌,这是天底下最好的消息了。

那怎么解释肚子隐隐作痛呢?梁女士又有疑问了。

医生说,那就要考虑会不会有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等问题了。做个B超看看吧,如果有胆囊结石,可以考虑手术切掉胆囊。

那就做吧。

B超结果很快也出来了。

这回看到了重磅结果。报告说:胰腺似乎有占位,建议进一步CT检查。

梁女士蒙了,占位是什么意思?是肿瘤么?

医生解释说,现在不好说,可能是肿瘤,可能是囊肿,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先做CT再说吧。而且这次要做就做增强CT,看的更清晰一些。

梁女士咽了一下口水,迟迟不说话。

丈夫看出了她的担忧,鼓励她,不管是什么,一起面对。

终于,梁女士还是走入了CT室。

做完CT后,就是焦急地等待结果。

期间抽血化验的肿瘤标志物也出来了,CA199等都是明显升高。梁女士自己百度了一下,知道这些指标都是代表肿瘤的,但它们升高也未必就一定意味着是恶性肿瘤。

她仍然心存侥幸。

但医生紧皱的眉头,终于还是击溃了梁女士心理的防线。医生说,这些指标结合起来看,还是有恶性可能的,当然,我们还得看CT结果,最后可能还要看病理,病理说了才算。

梁女士差点要哭出来了。

那天下午CT结果出来了,考虑胰腺癌。癌肿长在胰腺体部,而不是头部。这算是少见的,一般来说,胰腺癌最常见是胰头癌,胰体癌或者胰尾癌相对少见。

但这跟梁女士的病情是相符合的,如果是胰头癌的话,估计梁女士会有明显的黄疸了。为什么?因为胰头的位置靠近胆总管,如果胰头长癌了,随时可能会压迫到胆总管,就可能导致胆汁流出不顺畅,胆汁可能会返流入血,多余的胆红素沉积在人体皮肤,就会表现为黄染。

梁女士由始至终都没有黄疸。

只有一个上腹部隐隐不适。

梁女士得知结果后,顿时心灰意冷。胰腺癌意味着什么,她自己心里有数了,不用医生讲。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几乎每发现一个就会死掉一个,一般活不过半年。

要不要手术?医生给梁女士分析了治疗方案。手术一方面可以拿到病理组织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外也可以切掉一部分癌肿组织,缓解病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但要想治愈,那是不可能的。

梁女士万念俱灰。

决定是丈夫做的。

同意手术。

本来是一个糖尿病,没想到弄到后来竟然是胰腺癌。为什么一开始会有糖尿病呢?糖尿病跟胰腺癌又有哪些关系呢?梁女士丈夫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我老婆一开始就是胰腺癌,只不过医生没有及时诊断,是这样么?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管床医生解释,当胰腺肿瘤侵犯了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就在胰腺里面),破坏了胰岛B细胞,那么胰岛素分泌就会减少,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一旦分泌减少,患者的血糖就会升高了,也就是糖尿病了。

原来如此!

这么说,我老婆可能一开始就是胰腺癌了,而不是单纯的糖尿病了。社区医生漏诊了。这个我要回去讨个说法。

那都是后话了。

手术前,梁女士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多久。是不是真的跟网上说的一样,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手术医生是个老江湖了,忙打岔,说不同病人是不一样的,多数患者发现胰腺癌后生存时间不超过半年,但也有能活几年或者更长的,这个很难讲。

几年跟半年,对梁女士来说似乎是一样的。她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

虽然这是最真实的答复了。

手术做完了,算是比较顺利。

由于手术很大,梁女士安排进入了ICU观察1个晚上。

还好一切顺利。

病理结果回报了,就是胰腺癌。

梁女士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对于她来说,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命运有时候就会捉弄人,总有些人会那么倒霉。对于梁女士来说,如果仅仅是糖尿病那该多好啊,糖尿病虽然也没办法治愈,但至少未来可期,只要控制好饮食、锻炼身体、坚持用药,糖尿病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但一旦惹上胰腺癌,那就真的让人抓狂。如果能更早地诊断胰腺癌,或许会更好一些,起码有机会可以手术,手术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哪些人需要警惕胰腺癌呢?

(1)年龄>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这个很难界定,因为上腹部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可能是胆囊炎、胃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等,也可能是胰腺癌。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3)年龄>60岁,无家族史,无肥胖,但有突发糖尿病,而且特别是一些不典型糖尿病,就好像上文的梁女士。
(4)有慢性家族性胰腺炎的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可能是重要的胰腺癌癌前病变。
(5)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

祝大家好运。

    

    © 2025 加国生活网life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