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知49岁的张先生妻子:患者确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心脏随时会停跳,属于病情,请签字。
张先生的妻子犹豫到:真的吗?平时好好的,怎么就得心脏病了?你们再好好看看会不会诊断不准呀?我看我们小区孙大爷心脏病,人家好好的。你们怎么就说病危呢?不要吓唬我啊。
医生再次解释:根据患者持续胸痛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目前诊断明确。这种心脏病是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很高。心脏血管堵塞了,心脏随时会停跳。请您签字。
张先生的妻子又犹豫:好的,我先看看你们这都写的是啥。你们这一说,我很害怕,都看不清字了。
最终过了几分钟,张先生的妻子终于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
随后在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更是费力老鼻子劲大。
张先生的妻子,开始先询问了溶栓和支架的区别。医生简单解释:支架理论上效果更好,成功率更高。
图片
张先生随后又看手术同意书上的并发症,说:这手术这么危险,还会出血、过敏、血肿、肾衰、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骤停。这么危险,咱们还做手术干嘛?
医生进一步解释:手术风险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会发生,但发生率很低。我们有告知的义务,家属有知情权。这些并发症很少发生,我们也会正规操作,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再说了,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就是最高的,我们做手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疾病的风,而不是增加风险。比起急性心肌梗死本身的危险,这些手术的危险微乎其微。因为不做手术,患者心脏随时会停跳。
张先生妻子:听说这做了支架,一辈子就离不开药了?
医生解释:得了冠心病,得了心肌梗死,不管放不放支架,都得一直吃药。
张先生妻子:听说,放了支架,人就不能干活了?
医生解释:放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是救命的,如果不放,如果心脏停跳了,别说干活,啥也干不了了。打通血管的时间越晚,心肌坏死越多,以后越容易心衰。不放支架,以后干不了活的风险越大。并不是放了支架干不了活。
张先生妻子:嗯,我大概听明白,你们再等等,我得给老张家里人说一声,商量商量。
医生:请尽快,我们要抓紧时间,不能耽误,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钟危险。您不就是患者家属吗?怎么还要跟家属商量。
张先生妻子就去打电话了。
(这里有一句潜台词:皇上不急,太监急。虽然比喻不恰当,但确实有这种感觉。)
上午来的李先生,医生和家属交流一共不到5分钟,签字完成。
下午来的张先生,医生和家属交流了快30分钟,家属还没签字。
张先生的妻子,打了几分钟电话,终于过来,签字了,说:我们先做个造影看看,如果血管真的堵了,我们到时候再说。
在和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张先生的心率越来越快,血压逐渐偏低,说明病情一直在加重。
造影发现张先生左侧血管开口堵塞,几乎和李先生的病情一样。大张先生开通血管较晚,所以即使植入了支架,但患者已经出现低血压休克,或者叫心源性休克。血压一度低于60/30mmHg,在使用多巴胺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压才能维持到90/60mmHg。
张先生被送回监护室,一直烦躁不安,尿少,全身湿冷,这是典型心衰的表现。
心肌梗死伴随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
两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几乎一模一样,李先生因为妻子的决断,目前病情已经平稳。而张先生因为妻子的犹豫不决,目前能不能脱落生命危险,现在还是问号。
就算运气好,脱落生命危险,以后也会慢性心衰,因为她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心肌坏死较多,以后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寿命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