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药材的白芥子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呢?
白芥子,横行甚捷,通行甚睿,专开结痰,痰属热性能解,属寒性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若结胸证,痰涎邪热固结胸中及咳嗽失音,以此同苏子、枳实、瓜蒌、杏仁、黄芩、黄连为解热下痰汤,诚利气宽胸神剂。
——《药品化义》
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
——《千金要方》
最早使用醋调白芥子治疗小儿咳嗽的医家,已无从考证,但从药物选择与制备方法的原理分析,此法用来治疗小儿咳嗽,那是完全行之有效的。
一般来说,小儿咳嗽初期治疗大法不外乎宣肺、化痰这两种。
白芥子性辛、温,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芥子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加快肺部啰音吸收,增强局部组织代谢过程。
以白芥子为主药,研末调制后敷于啰音明显处,或背俞穴上,通过穴位、经络的传导,使药性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进入体循环,可发挥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
儿童的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性较成年人要好很多,选择经皮肤给药的方式,既减少了宝宝们对于服用药物的抵触情绪,又避免了口服给药增加幼儿肾脏及消化系统负担的风险。
至于病程较久的虚症咳嗽,治疗比较复杂,单纯贴敷外用效果不佳,故而不在本次讨论范畴。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2个疗效明显的、外用白芥子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方。
★方法一:白芥子20g打粉,面粉60g温水调成糊,以纱布敷于肺俞、膈俞、厥阴俞、天突、膻中等穴位,时间15~20分钟,以穴位皮肤发红为佳,连续使用3~7天。
此法可用于咳嗽初期阶段,尤以痰湿咳嗽最佳。症见头身困重,晨起咳嗽频繁,或夜晚咳嗽剧烈,白天缓解,咳白痰或黄痰,喉咙中痰鸣有声。
★方法二:白芥子、杏仁、半夏各等分研末,每次取5g,加30%二甲基亚砜溶液(这个网上能买得到哦)调成软膏,分做成2个药饼,每晚洗脚后敷贴两足心(涌泉穴),连用3晚。
此法适用于寒证咳嗽。症见因感受寒邪而起,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声重,闷而不爽。(《朱锦善儿科临证5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