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位女子,是在全世界拥有超3亿“粉丝”的“顶流”。

这位女子就是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她知天文、懂医理、识水性,用她仅有的28年生命,无数次救助渔民于海难之中……。千百年来,人们奉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妈祖文化,不仅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广泛传播,也随着华侨华人的足迹传播到世界各地。

那么,这位“海上女神”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在千年之后依然圈粉全球?


(摄影/蔡昊)

01 妈祖的故事

她是洞察风险的“气象先知”,利用天文知识,她为出海捕鱼的渔民预警危险,常常帮助风浪中的船工渔民脱险。她是乐于助人的“农耕导师”,她的家乡山多地少,她在附近的小屿上开荒辟地,移种、推广油菜籽,解决了百姓的实际生计问题。她是无畏无私的“国际救援者”,曾为了拯救迷失在海上的外国商船,她不惜点燃自家祖屋进行引航。她是舍身救难的“利他主义者”,28岁那年,她因救助遇险船只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人敬仰她,建庙祭祀她为海上和平女神,自宋代至清代,历代帝王对妈祖褒封36次。


(摄影/马金熖)

人们常常在出海前先祭妈祖,在船舶上供奉妈祖,祈求保佑一路顺风平安。广大航海者在妈祖精神感召下,把东起琉球,南至爪哇,西到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的广大区域,连成一条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通道,妈祖也因此成为中外沟通交流的重要文化纽带。

随着中国航海业的发展,妈祖信仰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妈祖护佑航运的功迹举世闻名,使得每兴一座港口,妈祖庙随之而建,妈祖文化也随之扎根于所在区域,逐渐形成“有海水处有华人,有华人处有妈祖”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如今,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1.1万余座妈祖宫庙,敬仰者超过3亿人。



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正式从“地方明星”升级为“世界级文化IP”。​




02  妈祖的精神


作为一位女性海神,她的仁爱之心、扶弱济贫的品质,“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蕴含着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使之成为文明互鉴的理想桥梁,成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2017年起,妈祖开始了一场场令人瞩目的“跨国巡安”。妈祖“拿着”虚拟身份证,搭乘飞机、邮轮、动车,把平安吉祥送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掀起“妈祖热”。


(摄影/佚名)

妈祖文化倡导友好包容和谐的精神,使得许多国家已把妈祖文化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先后到湄洲岛恭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南非开普敦黑人兄弟姐妹因“黑脸妈祖”没有肤色的差别打破语言和种族隔阂而倍感亲切;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


(摄影/吴伟锋)

03  妈祖的魅力

作为“中华三大祭典”活动之一的妈祖祭典,是体现海内外华人同根同源、民心相通、心灵契合的重要仪典。“天下妈祖回娘家”,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妈祖敬仰者漂洋过海来到湄洲朝拜妈祖。


(摄影/蔡昊)


(摄影/蔡昊)

2016年,第一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湄洲岛举办,成为深化妈祖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如今,围绕妈祖文化与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连续9年成功举办,汇聚全球社会团体和民间人士的力量和资源,参会嘉宾从首届的300余人增长至近两届的1500余人,覆盖国家和地区增至41个、较首届增加22个,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交融、合作共赢做出了贡献。


(摄影/佚名)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举行,主会场设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首次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莫桑比克、巴西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设立11个分会场。论坛期间,还将同步举办第二十七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妈祖文化交流与民俗旅游体验结合起来。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各界人士共赴这场文化盛会。

    

    © 2025 加国生活网life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