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区别对待孩子”的妈妈

知乎上有人问:“父母重男轻女是什么体验?”

近3000条留言中,我们看到了竟有这么多人,曾被父母区别对待。

有的女孩生下来就被送人,有人是现实版的“樊胜美”,还有人从小做弟弟的保姆,长大后还要负责给弟弟买房结婚。

一桩桩往事背后,是一颗颗饱受摧残的心,而伤害她们的不是别人,恰恰是生育自己的父母。

在李南玉的心理诊所,也时常有人问:

“为什么妈妈对我和弟弟不一样?”

“妈妈总说不偏心,可一起闯祸后,受责备的永远是我。”

“我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还说我不如哥哥懂事?”

每当这时,李南玉总是耐心地宽慰说:“不是你的问题,是妈妈潜意识里,把你当成了“家庭的牺牲品”。”

她分析道:父母往往会在众多孩子中,选择最弱小或者最依赖自己的那个,倾注爱和感情。

而看起来比较强的那个孩子,则顺理成章负担起较重的家庭责任。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家庭中,“最不争气的”、“身体最弱的”、“内心最脆弱”的孩子,更容易被善待;而那些行动力更强、更独立的孩子,反而成了“牺牲品”。

很多时候,父母根本意识不到“区别对待”的危害性,但事实上,很多悲剧源自父母的“偏心”。

如果一个人总被灌输“你不能超越哥哥”、“你要让一让弟弟妹妹”,他就会形成一种被动型人格。

即使脱离家庭走入社会,他也不敢为自己争取什么,总是委屈求全。

母亲不能一碗水端平,孩子们很难幸福。

重新理解母亲,修复亲子关系

在当代心理学界,李南玉被称为“拥有治愈母爱创伤超能力”的顶级治疗师。

《原生母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母亲的客观阐述,更在于给出了实质性的疗愈方案。

想要与原生家庭和解,不妨听听李南玉的建议:

1、深入了解家人,重塑家庭结构

李南玉提出“建立家庭”的概念,建议人们先要了解母亲的过去,进而理解母亲的言行。

不要将问题局限在亲子关系中,而是要扩展到整个家族关系。

比如,一个冷漠的妈妈,可能有过不幸的童年;一个爱唠叨的妈妈,可能总被她的妈妈唠叨;一个控制欲强的妈妈,可能遭遇过背叛……

当我们探究到妈妈们“痛苦”的根源,或许就能帮她们打开心结,走出亲子困境。

2、掌握积极的“意义转换法”

无论遇到什么难事,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更积极的角度去看待。

有位来访者,因为妈妈总是否定自己而表现出极度的自卑,在李南玉引导下,他想起了很多童年的趣事。

比如和妈妈一起做蛋糕,生病时被妈妈抱在怀里,与妈妈一起野餐、旅行…

在回忆里,他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整个人好了很多。

当我们不再紧盯着妈妈的“错”,那些隐藏在矛盾背后的“爱”,就会浮出水面。

3、心态决定成败

俗话说:命由心造,境随心转。

人活一辈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当我们对外界无能为力,就转变心态,学会自救。

如果回忆很重,那就卸下心头的重负,把精力聚焦于眼下。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好心态会让一切慢慢变好。

最后,送给大家李南玉教授的一句话:

“你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力量,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请不要忘记,你是独特又强大的人。”

母亲与孩子,或许是这世上最大的缘分。

如果你是妈妈,那就用爱为孩子营造幸福的成长环境;如果你是孩子,那就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妈妈和解。

愿我们都能和谐地与家人相处,完成自我疗愈,看见希望,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