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手持加拿大护照游世界之欧洲英国伦敦篇(上)
手持加拿大护照游世界之欧洲英国伦敦篇(中)
我们英国伦敦之旅第二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坐地铁,先去海德公园(Hyde Park),再去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最后去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其余的景点就是碰到啥就看啥。
坐伦敦地铁underground Piccadilly Line,如果想去海德公园(Hyde Park),就一定要在Knightsbridge这一站下车
不过,我们在Knightsbridge这一站下车后,倒是没有先去海德公园,而是向相反方面走了5-6分钟,先去英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Harrods)打了个卡
哈罗德百货公司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和购物胜地,成立于1849年,至今已有超过170年的历史。
哈罗德还是享誉全球的豪华百货公司,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内设有330多个销售部门,涵盖了男女服装、美妆、家居、食品、珠宝等各种品类,以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奢华的购物环境和卓越的服务而闻名。
哈罗德百货公司内部的埃及风格装饰,是为了纪念前老板穆罕默德·法耶兹(Mohamed Al-Fayed)的埃及血统。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花太多时间在购物上,就只能走马观花看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便走了。
很快,我们来到伦敦最著名的公园也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海德公园(Hyde Park),说是游览公园,其实也只是穿过公园,因为海德公园实在是太大了,占地360多英亩呢。海德公园在18世纪前曾是英国皇室的狩鹿场。16世纪,国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1851年,英国在海德公园内修建了水晶宫,并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
海德公园到处都有参天的粗壮大树,树龄应该都有四五百年。在大树旁的座椅坐了一会儿,晒着阳光,感受着微风,聆听着鸟叫,看着路人匆匆地在一旁走过,感觉每棵大树都见证了许多历史……
海德公园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又称海德公园的自由论坛,起源于19世纪中叶,每周日下午允许民众公开发表言论
在海德公园呆了一个多小时,从演说者之角那个公园大门出来后,立刻向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的方向走去,这段路程步行大约四十分钟
看上面地图,我们在路途中看见一栋名叫selfridge的建筑,很壮观,好多人进进出出,不知道是干啥的,就好奇地推门进去看了一眼。进门一看,好家伙,眼前一个大厅,里面密密麻麻的全部是卖香水的柜台,后面还有好几个大厅。OMG,原来又是一家百货公司。我和老公一对眼神立刻从里面退了出来,为啥?因为我们都意识到如果再呆下去,这一天的伦敦行要变成shopping之旅……后来查了一下,selfridge是仅次于哈罗德百货公司的英国第二大百货公司
途中经过一条街,貌似是英国伦敦的唐人街
经过40多分钟的步行,我们终于来到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博物馆门前的安保挺严格的,所有的包包都要开包检查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现有800多万件藏品。大英博物馆还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这是大英博物馆里面的大厅,博物馆里提供许多语言的文字介绍和语音介绍。大厅里还有餐厅和咖啡厅,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在大厅里吃了些东西,便准备向下一个景点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出发
从大英博物馆走到伦敦塔桥大约需要1个小时,本来打算坐地铁去的,后来一想,在伦敦就停留一天,与其坐地铁呆在地底下啥也看不到,倒不如在地面上多走走,能看到伦敦更多的风景。比如,沿着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河边走走,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流经伦敦市中心的一条著名河流,也是英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346公里。它不仅是伦敦的地标,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伦敦重要的文化符号
眼前的这座桥叫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钢制悬浮人行天桥,横跨泰晤士河,连接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站在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看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感觉教堂特别雄伟。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圣公会伦敦教区的主教座堂,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顶而闻名,现存建筑建于17世纪。
这是站在千禧桥上看到的泰晤士河全景
边走边看边拍照,走走停停间,我们终于来到了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景区。眼前的这个古堡就是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建于1066年末,在早期历史中,它是一座气势宏伟的王室宫殿,作为皇室住所使用。在英国历史中,伦敦塔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控制此地往往象征着对全国政权的掌控。伦敦塔历来用途多样,曾作为军械库、国库、饲养场、皇家铸币厂、伦敦塔公共档案局所在地,以及英国王冠珠宝的典藏场所。现如今的伦敦塔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观光景点之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这就是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一座上开悬索桥,横跨泰晤士河,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2008年4月,英国政府斥资400万英镑对伦敦塔桥进行为期四年的大规模整修。工程包括将原有油漆全面剥除至裸露金属,再重新涂上蓝白两色。在此之前,塔桥的涂装为1977年伊丽莎白二世银禧时改为红、白、蓝三色,以示庆贺,随后则恢复为蓝白配色。
伦敦塔桥总长290米,由两座高65米的桥塔组成,桥塔上层以两条横向步道相连;中央设有一对可开启的桥面,当泰晤士河有大型船舶需要通过时,桥面就开启,等船通过后,桥面再关闭,让行人和车辆通过
看伦敦塔桥的桥面开启成为世界各地来伦敦旅游的人们热衷的打卡景点之一,我们站在泰晤士河岸边离塔桥最近的区域,和好多游客挤在一起,拍到了以下视频(为节省时间,视频是以所拍摄视频的三倍数播放的):
看上面的这个视频,天空阴云密布,是的,我们在伦敦这一整天又是应了那一卦啊,火水交融,上午还晴空万里的,下午就接连下了好几场雨,尤其是我们从伦敦塔桥下来的时候,雨下得特别大,还刮着大风。好在,我们看到街边有个星巴克,便躲了进去。
在星巴克里买了两杯咖啡,我突然想起来包里还有一个在机场买的汉堡包(当时买了三个,吃了两个,还有一个本打算在飞机上吃,后来因为“泽风大过”喝了两口酒差点倒在飞机上,就把这个汉堡包给忘记了)。我拿着这个汉堡包问星巴克的收银小哥能否帮忙给汉堡包热一下,小哥皱着眉毛接过汉堡包,“皱着眉毛”是因为那个汉堡包的外包装虽然有星巴克的标志,但不是英国星巴克的外包装,我赶紧解释:I just fly from Canada(我刚从加拿大飞过来……),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飞翔的动作,估计小哥把我看作成Canada Goose(加拿大鹅)了,皱着的眉毛立刻松开了,高高兴兴地帮我加热了汉堡包,还送了我一包酱配合汉堡包一起吃,我拿着那包酱仔细一看,好吗,上面还有一行汉字:蒜蓉辣酱……顿时,感觉全身热乎乎的……

回酒店的路上偶尔经过一幢楼,貌似是加拿大驻英国伦敦大使馆
伦敦underground地铁站真的是历史太久了,以致于久得连售票机都不好用。我们找到一个underground地铁站,准备买票回酒店,地铁站入口没有人工售票,只有两台售票机,一台售票机坏了,另一台售票机上写着“only notes no coins return”(只收纸币不找零),回酒店每人6.7英镑,我们两人13.4英镑。我们有一堆零钱和一张50英镑纸币,但这台机器不收零钱只收纸币,如果用这台机器买地铁票意味着它不找零要吞掉我的36.6英镑。行,算你狠,我们去下一站坐地铁好了。
好在,下一站也不太远,走路10分钟左右就到了。下一站地铁站也没有人工售票但有两台售票机,一台也坏了,另一台写着“no notes only coins”(不收纸币只收零钱)。收零钱就好,我们刚好有13.4零钱。但很快我们就发现高兴早了,那台机器不认投进去的零钱,买不了两张票。后来,我们决定一张票一张票地买,终于成功地买了第一张票,但买第二张票的时候就又失败了。终于,我们发现原因了,原来是那台机器无法识别有一个看上去很新的价值为10 cents(10分)的零钱。艾玛,难道我们要因为这个10 cents回不了酒店?好在,老公看到地铁站有一个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小哥,便麻烦小哥来帮忙买票。小哥同样一番操作后发现也买不了,老公便问小哥这个10 cents是真的吧,小哥回答是真的,但不知道为啥机器不识别。老公又问那你有没有10 cents,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小哥答复没有。老公继续问:我已经买了一张票,但另一张票怎么也买不了,那怎么办?小哥问你们要去哪一站?老公答复要去Terminal 4。小哥说:那这样吧,我让你们进站,然后会给Terminal 4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让他们放你们出站。

终于,我们坐上了返程地铁,本以为一个小时后就会回到了Terminal 4那一站,没想到中间又出了差子。我们看到来了一趟终点是Termianl 5的地铁,以为肯定会经过Terminal 4,便坐了上去。结果当我们坐了一个小时地铁、直接坐到终点Termianl 5,才发现这趟地铁根本就不经过Termianl 4。我们下了车,有些发懵,问了几个在站台等车的路人,要么不知道,要么不搭理。后来,终于遇到一个工作人员大姐,这才搞清楚原因。大家看上图,在经过Hatton Cross那一站后,地铁线会分叉出两条路,一条路经过Terminal 1,2,3后,终点是Termianl 5,但不经过Termainal 4;另一条路是先到Terminal 4后再经过Terminal 1,2,3。大姐说如果你们要到Termainal 4,只能坐回去到Hatton Cross那一站换车,等待去Terminal 4的地铁。
这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了,地铁线路班次本来就少,这一通反复折腾的结果是,当我们最终抵达Termianl 4时,比原定时间多花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有工作人员在等我们的话,应该是等了两个小时。我们来到出站口,看见一个工作人员大哥,正一脸“严肃”地看着我们,老公赶紧上前解释原因,就见那个大哥的脸瞬间绷不住了,哈哈大笑地放我们出了站口,OMG,敢情他刚才是装的,那应该是英国人的小幽默。但不管怎样,人家大哥确实是多等了我们一个小时,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要表示感谢的。
我发现只有在地铁站里,才能发现真正的英国人是啥样,有的人傲慢无礼,有的人古道热肠。
终于回到酒店,洗漱一番再把所有行李打包收拾好后,已经是半夜一点多了。我们原本的计划是早晨8点起床,吃完早餐9点多到机场check in。没想到啊,没想到,正在睡梦中的我们,突然又被一阵刺耳的火警铃声吵醒,一看时间,凌晨4点半。酒店工作人员的大喇叭第二次在走廊上响起,要求所有住客必须从房间中出来,到外面躲避火灾。

酒店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更远的一个大的空旷的场地,这次在户外停留的时间比上一次还要久,有些住客实在不愿意走那么远,就呆在酒店门口。

我们在户外呆了快一个小时,在回到酒店的时候,又一次看到了救火车。
当我在看见救火车的那一刻,大脑中突然闪过一个灵感,震惊地想起临行前所起的那一卦。那一卦除了讲三个汉堡包、喝了两口酒所引发的“泽风大过”、过海关三次扫描护照、火水交融的英国天气,其实还讲了两次遇到火警的事情:起始卦的两个离火就是指会遇到两次火警;互卦中兑卦为二、巽卦为长条的东西也代表流动,是指两次流动(随着人流到户外避险);变卦乾卦为官方、离卦为火,官方和火相关的事情就是救火车,两次看见长条形的救火车。原来,梅花易数的卦是可以反复不断地去读的,因为这一卦能描述不同维度的事情,至于能读出多少信息来,就看个人的功力了(确实,这一卦还描述了我回国后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你好奇,请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力,想一想我还会遇到哪些事情……)。

等我们回到酒店,已经5点半了,酒店早餐6点开始,反正也无法再睡觉了,倒不如早点去吃早餐吧。没想到,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等我们6点到餐厅,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艾玛,这一顿早餐同样吃得基本靠抢。
两顿早餐吃得不舒坦,再加上两个晚上睡觉被打扰。吃完早餐的老公跑去酒店前台,和工作人员抱怨,两个晚上都遇到火警,根本就没有睡好,酒店是不是应该补偿一下。酒店工作员大叔强横地回复,爱莫能助,闹火警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也不想有火警,blablabla……看老公还想继续交涉,我赶紧制止了。鉴于那一卦奇准无比,说不准“泽风大过”所描述的吵架或说错话的事情会发生在这里。算了,赶紧走吧,忍一步海阔天空……
回到房间后,我们收拾了一下就check out退房了。与其呆在酒店闹心,倒不如呆在机场舒心。于是,早晨7点,我们就出现在了机场候机大厅……

早晨7点的Healthrow机场候机大厅空空荡荡的
上午11点多,我们登上了南方航空飞往国内的航班。在飞机上,我发现影视娱乐系统里有一部电影叫《至暗时刻》,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部电影我以前曾看过,讲述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来自内部的偏见与外部的法西斯战争,带领英国人民奋起反抗,赢得敦刻尔克战役的胜利,度过黎明前黑暗时刻的故事。
我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但第二次看的感觉和第一次看的感觉截然不同。第一次看情节,第二次看却是在场景中更深刻地体会情节,电影里出现了好多场景都是此次英国伦敦之行去过的地方,电影里英国人民在Piccadilly Circus圆形广场集会,电影里丘吉尔来到undergroud地铁问老百姓是要和法西斯谈判还是奋战到底,无论是Piccadilly Circus圆形广场还是undergroud地铁在历经了80年都丝毫未变。
都说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如果说“日不落帝国”显现在白金汉宫雕塑那一抹黄金色彩,那么80年丝毫未变就体现在又暗又脏的地铁和破旧的售票机上。
确实,曾经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