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原创:圆力 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sswfzTo_7bnPDUORZ2C4A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个吃货大国,长久以来,我们除了琢磨怎么吃得更好之外,还会经常关注哪些情况下不要吃。就像很多地区不吃某样东西,认为常吃相克的食物,不但不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叫做忌口。

忌口通常是我们生病时听大夫提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忌口?忌口忌的到底是什么?只有生病时才忌口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影响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观点,而中医忌口的观点也正基于此孕育发展而来的。

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全面均衡的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必须。与此同时,人们在生活中还认识到,某些疾病的患者吃某类食物会加重病情,即使是正常人,如果吃了搭配不宜的食物,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黄帝内经》中“高梁之变,足生大疔”,讲的就是过食肥甘厚味,容易产生严重的疮疡;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提到忌口了,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在《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又提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医学非常重视饮食禁忌。

忌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广义的忌口,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食物等。

“说了一大顿,我还是没明白人为什么要忌口”。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的状态就是身体气血阴阳的平衡,生病其实就是身体气血阴阳的失衡。服用中药能够应对疾病,依靠的就是药物的性味来纠正身体的失衡。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药跟我们平时的饮食,同样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以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所以,药物和食物都是有性味的,像是寒热等性质相对较强烈的归为药物,而相对较弱、适合长期服用的则归为食物。由此可见,药物和食物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如果我们生病了,身体的气血阴阳不平衡,中医在诊治的过程中,会通过药物之间的组合来应对疾病。如果我们在服用中药的时候饮食恰当,则有助于协助药物纠正我们身体的失衡,就能使我们尽快恢复健康;而一旦饮食不恰当,反而会让我们身体失衡得更厉害,更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