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安徽文武
原文: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0729

痛风刚发病时只是在一两个关节,很多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往往不会被重视。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导致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并发症,可间接导致死亡,所以切勿小病攒成大病。所以,还是要重视痛风的治疗。

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创立“痛风”病名。古代中医学之“痛风”与现代西医学之痛风有一定区别。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中医学之痛风是广义的痹证,而西医学之痛风则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并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是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脾肾功能清浊代谢紊乱,浊毒内伏,复因劳累、暴饮暴食及外感邪气而诱发。

痛风的治疗方法:

1、首先说西医

在治疗痛风方面,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为碱化尿液、降尿酸疗法。其中碱化尿液法适合于任何时期,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发作期,急性发作的间歇期。使用排尿酸药时必需碱化尿液,防止尿路结石,服碳酸氢钠,使尿PH在6、2-6、8之间,不要超过7、0,否则易引起草酸钙或其他结石形成;但是假若患者经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大于9mg/ml,每年急性发作3次以上,有痛风石和肾功能损害者,应使用降尿酸药物。

西医推荐药物

(1)在痛风发作期:立即用非甾类抗炎药如扶他林、娜可、氨糖美辛或乐松等及时消炎止痛,选其中一种药短期治疗,关节症状消失后可停药。开始发作的前1-2天药物剂量可适当加大。

(2)急性发作时:可服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最常用的是吲哚美辛),如果无效,则要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疗法。

(3)发作间歇期或是慢性期:可以服用促进排泄尿酸的药物、抑制尿酸形成的药物。如果痛风石对关节功能造成的障碍影响过大者,可以去医院进行理疗,必要时可以行手术去除痛风石。如:丙磺舒(羧苯磺胺)、苯磺唑酮、别嘌醇、苯溴马隆、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别名: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扑热息痛、醋氨酚。)、保泰松等。

2、其次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治疗原则有很大相似之处,西医治疗原则为:1、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快速彻底,越早越好,不使用降尿酸药物。2、控制疼痛。3、预防再发。中医治疗要点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性期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着眼;后期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养气血,调补脾肾。针对兼加痰浊、血瘀者,随证参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之法。

3、最后,重点说下中医

中医治疗痛风采用辩证施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病症疗效标准中痛风的证候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

中医推荐药物

中医所用中成药主要有痛风定胶囊、痛风舒胶囊、湿热痹胶囊。

(1)风湿热痹证: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等。

(2)风寒试证: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麻黄、桂枝、苍术、防风、羌胡、独活。

(3)痰瘀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桃红饮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茯苓、威灵仙、制半夏、陈皮、甘草。

(4)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祛风胜湿,活络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党参、茯苓、当归、白芍、熟地、杜仲、牛膝、肉桂、独活、桑寄生、防风、甘草等。

特别提醒:高于520就必须降酸把300作为降酸目标

即便从没有痛风发作过,只要超过了520μmol/,就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如果同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只要尿酸超出正常值,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痛风的治疗,不管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一定要把300作为降酸目标。尿酸正常范围: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而痛风患者应长期稳定于300μmol/L以内,才能有效预防痛风发作,促进痛风石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