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与素体虚弱相关

关节部位疼痛多与“虚、邪、瘀”有很大关系。举个例子,六味地黄丸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那您知道创造此方的钱乙是如何应用六味地黄丸的吗?没错,钱乙就是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疗小儿鹤膝的,钱乙说:“鹤膝者,乃禀受肾虚血气不充,致肌肉瘦薄,骨节呈露,如鹤之膝也。”先天禀赋不足的小儿也会有五迟五软,关节疼痛,鹤膝之弊,调理的思路当然就是“补其不足”。

“心气虚而语晚,肝气微而行迟,脾气弱而肉瘠,肾气怯而解颅……”五脏各有分工,各有所主,而筋骨迟软,腿脚不便,则先要从肝脏上寻找思路,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强则筋骨坚。那么,如何才能滋补肝肾、强筋健骨呢?

先天不足者可以从六味丸、八味丸、右归丸中寻找思路;而若是过往因扭伤、牵拉而引起的关节部位外伤,则可以选择“骨碎补”调理。

骨碎补,原名猴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因为这种草药是长在树上,入药部位长得像姜,而身上又披着像猴子样的细毛,所以就叫猴姜。

之所以,又被改名成“骨碎补”,陈藏器说是因为开元皇帝肯定了它主伤补骨的能力,《本草拾遗》载:“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

骨碎补味苦、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之效,是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打闪挫、筋骨折伤的常用药(如仙灵骨葆),也是如今用来治疗股骨头坏死,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热门研究方向(比如中成药强骨胶囊),还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补肝肾之剂。

《本草图经》:“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入药中亦多使”。

《本草纲目》:“骨碎补,足少阴经药也。故能入骨,入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

其实,骨碎补的日常用法与三七有些类似,三七“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更善于治疗外伤引起的出血类病症;骨碎补也能研末成粉,可入粥,也可与猪腰煨食,更长于疗伤养骨,滋补肝肾。若遇到急性的筋骨扭伤,则可以选择骨碎补水煎,外敷,或有酒浸后的骨碎补更好。

与外邪侵袭相关

鹤膝之疾不仅会发生在老人和小儿身上,还有一类人群也多被此病困扰。《薛立斋医学全书》曰:“妇人鹤膝风症,因胎产经行失调,或郁怒亏损脾肝”,行经、胎产时护理不当,怒伤肝脾也是诱发妇人关节疼痛的一大因素,而且这样的人群还不少。

我接触过一位民间医者,他不挂牌也不收徒,听说他的医术也是因缘际会下才习成的,所以,他也只医治一少部分跟他有缘分的患者,他的治疗途径全靠一双手,他的巡经取穴也与现行的十二经有很大不同,如果不听他解说很难通过模仿而习得。

我就看过他治疗一位产后遗留膝盖疼痛的妇人,他在膝盖、小腿、足趾部位取穴,然后手法治疗,我眼见着出现了一个像气吹似的鼓包,随着医者的手,不断向下游走,到踝关节处变小,游走至足趾处消失。据妇人说自己儿子都20多岁了,这膝盖都疼十多年了,一直在治,但一直疼,特别幸运遇到了这位医生,治疗后真的不疼了,气候突变时也没再犯过。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医者现在已经去世了。

但跟他的交流中也总结了几点调理此类疼痛的方法,酒是温通血脉的媒介,此类疼痛多与“风、寒、湿”邪相关,寒性凝滞,得温则行,酒有温通之性,是可以祛邪外出的,但这里的酒不是要喝,是要外用,药酒更好,单纯的高度酒也行;然后是取穴,治疗膝关节疼痛时选取的穴位多围绕在足阳明胃经,或足厥阴肝经上,且只在一条经上取穴,从上到下,若为阳经则是梁邱、犊鼻、足三里的方向;若为阴经则为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的方向,以酒为媒介,以感到疼痛为度,每日疏通,有助于风寒湿邪气的排出。

若出现淤青色或痛痒时,再用陈年的醋煮葱白,开锅三五分钟即可,用毛巾浸于汤液之中,热熨于淤青之处,而类似的治疗白虎风的方法我在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中也有看到,可见很多来自民间的办法也是确有出处的。

而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大体完成了驱风寒湿的部分,而后就要多加调养。其实,从发病率来看,此类关节疼痛问题女性的发病率要远高于男性,这不仅与常年的家务劳动有关,也与月经周期对身体的影响有关,所以,调养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补血养血的重要性。

关节肿痛明显时,还可以选择如意金黄散外敷,金乌骨痛胶囊口服,平时疼痛稍缓解时也常服薏苡仁,若容易出现小腿、足部转筋时,还可以选择中药木瓜饮片煲汤等等。

今天的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更非一日之功,关于疼痛性的问题,我们还会慢慢地聊,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