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罗大伦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sAAqjOfopvSkScbOY1I1Pg

我曾经在雨季的时候到过江南。印象里,很多时候,江南的细雨从天飘落,人们根本就不打伞,然后进入办公室,空调开着,冷风再吹,结果,大家在夏天受的居然是寒湿,原来以为江南夏天会是湿热,那是清代薛雪和王孟英等名家所擅长的理论,结果,我居然没有见到,可见必须灵活掌握。等到天气更热的时候,湿热当然也会存在,但是现在确实与清代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冷饮和空调,所以夏天的寒湿并没有现在这么多。

那次我从江南回到北京,看到天气也是非常的湿,本来也是应该很热的天了,但是,患病的也是有很多寒湿的情况。我仔细体会,原来,虽然白天很热,但是晚上还是有一点凉,所以很多朋友说,虽然上床的时候热得浑身是汗,可是,下半夜,却要盖上被子,否则会冷的。

这种寒湿的病症,很多情况下,可以用藿香正气丸来处理的。

我举个例子,有位江南的朋友感冒了,头痛,身上冷,向我咨询,我首先考虑到此时江南的气候,整个大环境是湿气重,于是就在这方面多考虑了一下,我看到他的舌苔是满布的,就问他恶心吗?腹泻吗?结果他回答:腹泻。

于是我明白了,这是寒湿导致的外感,在现代医学里面这是胃肠型感冒,就是在感冒的同时,出现了上吐下泻等脾胃症状,此时用普通的治疗感冒的方法是不好的,我们必须去除寒湿,他的身体才能康复。

于是我告诉他买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丸,这是我的经验,如果寒湿感冒,头痛,或者呕吐,我会让患者用藿香正气水,让药力作用在上中焦;如果患者腹泻,我则会用藿香正气丸,让药力作用在中下焦。

结果他服用后,第二天感冒就明显好转,腹泻也停止了。

这样的例子我见过很多,所以提示大家,切勿在夏天就觉得此时是湿热多,其实很大的比例是因为寒湿而病的。

藿香正气这个方子我以前也给大家介绍过,大家可以参看(☞藿香正气水您没注意过的服用细节(附小妙招)),这是一个去除寒湿的方子,里面温热的药物居多,但是,现在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很多人说这个药物是治疗中暑的,于是很多单位在夏天都把它作为福利来发送,其实,这个方子是用来去除寒湿的。

为什么会有错觉在夏天用的多呢?是因为人们夏天喝冷饮多,结果导致脾胃寒湿重,那么外邪就容易入侵,此时用藿香正气丸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真的中暑了,在非常热的环境里面汗出得太多了,气阴两伤了,服用藿香正气会越来越糟糕的,因为是热上加热,您给酷热中汗都快出没了的人喝藿香正气水试试?喝完了立刻鼻子冒火。

其实,如果真的中暑了,我们民间有很多方法,此时补充津液是第一位的,民间一般服用绿豆汤,或者用西瓜皮熬汤等方法,都可以,西瓜皮叫西瓜翠衣,有很好的去暑作用。

之所以现在藿香正气丸能够治疗中暑的说法能够如此盛行,其实主要是因为现在真正的中暑太少了,除了一些特别辛苦的工种,一般很少有机会被炎热所伤。现在的夏天,大家因为冷饮和空调而导致的寒湿反而很多,所以这个方子在夏天大有作为,这让大家把夏天和它紧密联系起来了。

藿香正气这个方子,让我们来看看,成份是:藿香、苏叶、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这里面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是祛湿的,其中基本都是温热药,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在治疗外感病的过程中,这个方子里面并没有任何我们通常意义的解毒的药物,没有那些在药物实验中所谓的杀灭细菌病毒的东西,可是却能治疗此类疾病,这其中的奥妙,确实需要我们体会一下的。

下面聊聊这个外邪,很多人说中医理论比较玄妙,虚无缥缈的,有过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问我:你们中医说的这个寒邪、风邪、湿邪,都是什么东西啊?能检测出来吗?风在体内哪儿啊?

这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中医是怎么认识外界的邪气的。

一般西医考虑人体是怎么患病的,会觉得有两个因素比较重要,就是“因”和“果”,他们通常认为,有这个“因”,一定会导致有这个“果”,这是西医的思路,比如这个外界的致病因素,古人知道有种外界的邪气,古人对此称呼很多,比如“戾气”等。

现在我们拿感冒举例子,这个“邪气”,就是现代医学说的感冒病毒,我们可以当做是“因”,西医认为有这个“因”就一定会有那个“果”,所以他会觉得杀灭了感冒病毒人就不感冒了,但是现实情况是,感冒病毒根本就无法杀掉,因为那些著名的大制药公司知道,花上亿美元,几年的时间研究出来控制感冒病毒的药,刚刚生产出来,结果会在一夜之间,感冒病毒就变异了,这个药就失效了,所以没有制药公司干这样的傻事儿。

况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个“因”,未必就导致这个“果”,好比说,您的家里人感冒了,发烧很严重,可是您会发现,家里的其他人可能一点事儿都没有,没有感冒,这就说明,有“因”未必导致“果”,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医里面,我们讲究的是,“因”之后,还有一个“缘”,著名中医徐文兵先生就特别重视这个“缘”。这个“缘”是什么呢?就是致病的条件,有外部条件,有体内的内部条件。只有“缘”这个条件具备了,“因”才能导致“果”。

古代的时候,这个“缘”字的本意是衣服的边,后来指的是事情发生所需要凭借的条件,我们通常所说的“缘何而起”,就是凭借什么而发生的意思,我们可以说“缘门而入”,意思是顺着门这条渠道进入,但是我们不能说“因门而入”;我们可以说“缘木求鱼”,意思是顺着树木往上爬去找鱼,但是我们不能说“因木求鱼”。所以这个“因”和“缘”是两回事儿。

在中医里面,外界的“邪气”(也就是西医所讲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是“因”,民国时候的火神派名医祝味菊认为外邪,也就是这个“因”其实只分“有机之邪”和“无机之邪”两种,有机之邪是指微生物,可以繁殖的;无机之邪指的是如砒霜等无法繁殖的毒物。

除了“因”之外,这个“缘”是造成“邪气”入侵的条件,它可能是患者自己的正气不足,也可能是外界气候的变化,比如:天气突然变寒冷了,导致了我们的经络运行不畅,防御部队无法运送到前线;外界湿气突然重了,也导致了我们经络的运行不畅;比如天气过热了,会蒸发津液,导致经络运行不畅。这都是“缘”,有了这个“缘”,“邪气”才能侵袭到我们的身体.

所以中医对身体致病的过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知道如果去对付这个“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因为这个“因”(比如说病毒),会有千奇百怪的变化,比如说根据文献记载,古代每次瘟疫病情表现得都不相同,所以我们中医虽然也讲究清除这个“因”,但是更加重视清除这个“缘”,尽管你有千奇百怪的变化,但是我们不管它,我们只是清除它进入人体所需要凭借的条件,也就是清除这个“缘”,这样它就无法凭借,无法进入了。

所以,我们古人会更加重视这个“缘”,重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干脆把“缘”作为主要祛除对象,干脆把“缘”当做邪气来称呼了,或者说:我们把“因”“缘”放在一起称为“外邪”了,这样更直接,更清晰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我们古代所说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其实都是“缘”,是致病的条件,本来它们都是自然界气候正常的变化,但是如果反常了,就会过分,古人认为它们是致病的关键,所以直接把它们标示为邪气,这样很直接,既讲清楚了什么重要,也不必绕来绕去讲因缘的,这是中国人比较擅长的“体用一源”的思路。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听说寒邪、风邪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外国人就会吃力些,他们会找这个风在体内哪里呢?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中医调理感冒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方子里面加入散寒的温热药,加入祛湿的药,加入清热的药,其中绝大多数是在祛除“缘”这个致病环境呢。结果,这个“缘”清除后,身体自己就把那个“因”给驱赶出去了。

所以,大家看到了,藿香正气散里面一个所谓的解毒药物都没有,全部是祛湿散寒的,实际上我们知道这是去除那个“缘”的,可是,使用了以后,我们体内的寒湿——“缘”没有了,外邪,那个“因”——那个被西医检测出来的感冒病毒,结果也被我们的身体给清除掉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个“因”本来是依靠这个“缘”才进来的。

我说的这些内容,其实有些绕口,大家都已经习惯说湿邪湿邪的了,但是为什么叫湿邪,恐怕也不了解。看了我的内容,会有人说我在用西医的思路解释中医,其实不是,道理只有一个,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全都是这些内容,祝味菊早就思考过,这些思考是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医的。同时,对于这个“缘”的理论,西医的研究是不够的,应该向中医学习。

所以,我们了解中医,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知道我们说外邪有风寒暑湿燥火,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为什么叫它们外邪,这样学习中医知识才会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