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降逆止呕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对生姜止吐方面的作用,可以总结为“温中止呕,降逆止呃”。在民间,生姜一度被称为“止呕圣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用生姜治“呕而发热”;“小半夏汤”用生姜治疗胃中停饮而致的呕吐;“大柴胡汤”用生姜治胃失和降;“旋复代赭石汤”用生姜“和胃降逆”。

这些流传至今的治疗方案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生姜的研究中也发现,生姜的止呕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能防止包括妊娠、化疗、晕动、术后等多种类型的呕吐。亦茹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现有的一些相关解释,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其实,“呕吐”的本质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食物中毒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当人体认为消化系统有异物或者处于中毒状态时,就会通过“呕吐”将有害物质排出。

这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也正是因为它的复杂,表现在我们身体上甚至会有“蠢萌蠢萌”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亦茹细细道来。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步:胃肠道感受到刺激,神经系统接收到信号并下达指令,胃肠道接收到指令并开吐。

由此可见,想要“吐出来”可不是像“吃进去”那么简单,是要“走流程”的!说到“走流程”,相信大家也都深有体会,这流程一多,就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晕车,胃肠道没有受刺激,但是神经中枢收到了“伪”报告,直接下达命令:给我吐!

胃能怎么办?胃也很迷茫啊。但是没办法,上级下令了,吐吧!

这时候,生姜就会发挥作用了。生姜中含有的活性物质能通过阻断5-HT3受体从而起到抗呕吐的作用。

这相当于,生姜把“上级领导”的“呕吐指令”拦截下来,胃肠道收不到指令,自然就不会执行命令了。

此外,生姜中的活性物质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M3胆碱受体,从而发挥其抗呕吐的效应。

温中和胃

古书中对生姜有“温中和胃”的记载,有些人会认为所谓“和胃”就仅仅是通过“和胃”来“止呕”。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对胃的好处,可不单单是“止呕”。

在芳香健胃药材中,萜(tiē)类精油化合物是温中健胃的有效成分之一,生姜挥发油是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成分。

生姜挥发油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调节内源性胃蛋白酶原的释放有关。

此外,生姜挥发油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松弛肠管,减少蠕动,也可使肠道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对胃肠道十分友好。

夏季如何吃生姜

◆想生发阳气、“冬病夏治”可选择醋泡生姜

如果您是身体内寒气较重,想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可以选择吃一些用醋泡过的生姜。

生姜被醋泡过以后,借助醋的收敛作用,可以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人体体温的同时让体内的寒气消失。此外,醋泡生姜对降血脂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自制醋泡生姜:

1、将生姜切片,放进罐子里。
2、在罐中倒入陈醋或米醋,一定要没过生姜。
3、盖上盖子,密封,放入冰箱或其他阴凉处。
4、大约一星期左右就可以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建议在早上吃,使得阳气升发更旺,潜藏的邪气更容易被驱散。且千万不可空腹吃,不要吃太多,两三片即可,吃太多会导致胃热。

◆寒湿感冒初期可以喝生姜水

夏季桑拿天,大家贪凉吹空调,容易发生寒湿感冒。主要症状是:发烧、头晕、头重,有时会感到微微发冷,怕风,胸闷,有可能会出现小便不利,最明显的特征是舌苔满布。

在寒湿感冒的初始阶段,可以喝一些生姜汤和藿香正气水。具体方法是:切几片生姜,熬一碗水,开锅两三分钟即可。然后把藿香正气水兑入,一起喝。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可通过吃生姜来温暖肠胃、提高食欲

夏季大家经常会觉得“蔫蔫的”,啥都不想吃,吃啥都不舒服。这种时候其实是可以喝些生姜红枣茶的。做法很简单,只需用三五片生姜和两个大枣熬水喝就可以。

生姜中的挥发油及辛辣成分能直接改善口腔和胃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提高食欲和促进消化吸收, 排出胃肠积气。

◆如果在夏季容易出现由肝胃不和引发的胸脘堵闷、频繁呕吐,可以选择佛手姜汤

只需准备十克佛手、六克生姜片和适量白糖,用清水煮1小时左右即可。这种姜汤服用之后可以疏气宽胸、和胃止呕、增强我们的体质。

哪些人不建议多吃生姜

1、阴虚体质的人

阴虚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2、内热较重的人

对于肺热燥咳或者是有胃热的人,还是不建议经常食用生姜的。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最好能够配伍寒凉药物来中和生姜的热性。

要注意,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夏天吃姜都要注意食用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毕竟生姜性温,吃多了容易引起火气旺盛。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生姜这样随手可得又疗效甚佳的食材还有很多,今天的生姜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日后我们还会逐一讲解这些隐藏在厨房中的触手可得的“中药”哦!

[参考文献]
1.Romanovsky AA. Thermoregulation: some concepts have changed.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hermoregulatory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07.
2.Morrison SF, Nakamura K. Central neural pathways for thermoregulation.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2011.
3.高琳,赵红霞,杨桢。热敏通道与中药的四气学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
4.Romanovsky AA, Almeida MC, Garami A, et al.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 channel in thermoregulation: a thermosensor it is not.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2009.
5.杨桢,高琳,赵红霞等。热敏通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意义。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
6.Bhandari U, Sharma J N, Zafar R. The protective action of ethanolic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extract in Cholesterol fed rabbits. Ethnopharmacol, 1998.
7.Ryan J L, Heckler C E, Roscoe J A, et a.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educes acute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 URCC CCOP study of 576 patients. Support Care Cancer, 2012.
8.Kalava A, Darji S J, Kalstein A, et al. Efficacy of ginger o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Eur J Obstet Gyn Reprod Biol, 2013.
9.Thomson M, Corbin R, Leung L. Effects of ginger for nausea and vomiting in early pregnancy:a Meta-analysis. J Am Board Fam Med, 2014.
10.陈昆南,杨书麟。生姜醇提物抗凝血作用的进一步探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
11.Platel K, Srinivasan K. Influence of dietary spices on their active Principles on digestive enzymes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 ra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Nutrition, 1996.
12.高萱,孙立宁,孔哲。恶心呕吐及其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医学综述,2007。
13.Mandal P, Das A, Majumdar S, et al. The efficacy of ginger added to ondansetron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ambulatory surgery. Pharmacognosy Res, 2014.
14.Saberi F, Sadat Z, Abedzadeh-Kalahroudi M, et al. Effect of ginger on relieving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regnancy: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Nurs Midwifery Stud, 2014.
15.Abdel-Aziz H, Windeck T, Ploch M, et al. Mode of action of gingerols and shogaols on 5-HT3 receptors:binding studies, cat-ion uptake by the receptor channel and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guinea-pig ileum. Eur J Pharmaco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