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啃指甲

而想要知道啃指甲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逻辑,理解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才能清楚“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下意识的“行为”

学龄前的孩子都是通过模仿来建立自己和外界的连接的。此时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我家孩子两岁左右,看到姥姥腰痛时驼背地走路体态,她至今都会模仿,而这样的模仿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意”。

除去“啃指甲”孩子模仿他人行为,也有可能是无意识中的习惯行为,这就需要家长们的观察与引导了。

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家孩子爸爸。他的下意识行为不是啃手指甲,而是捏耳朵,比如上课,或者自习背书学习,或者聊天的时候这个动作就会出现,他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当我跟他聊起这个行为时,他才惊觉似乎从小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地捏耳朵,没有人制止过,这个动作也就一直伴随他到大学阶段。当然,后来当他意思到这个“捏耳朵”的行为就像“奶瓶乐”一样,也就慢慢克服掉了。

其实,类似的小动作还有很多,比如捏手指关节,抖腿,思考问题时摸鼻梁、托腮,紧张时搓手都是一样的道理,是一种释放紧张,舒缓情绪的保护性动作而已。

2、心理不舒服

但是,除去以上这些可能之外,还有一种在当今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少有效关爱”,也就是情志失调。这种情况往往当局者迷,尤其是孩子的妈妈们,她们会给孩子买名牌鞋子,精致的玩具,偶尔一次的大价钱游乐园,但可能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家中有几个宝宝等等原因,而让那个内心敏感的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被冷落”或者“被赋予了自己无法完成的期望”……

久而久之,肝气不舒,肝气郁滞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毕竟,小儿的体质特点就是“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的。《黄帝内经》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实,很多孩子的眨眼、动嘴、清嗓、扭脖子等等问题,都是肝郁气滞日久出现的健康问题。我想,这才是孩子啃指甲背后,家长们真正应该重视的问题。

说清楚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再说怎么办。实话说,小孩子没有不调皮的,无论是期望值高还是期望值不高的家长,总会有事情多,控制不足自己情绪的时候,那么,为了不把“糟糕的坏情绪”持续传递下去,我们不妨学学古人“秋后问斩”的智慧?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给“犯错的人”一些时间“反思”,也可以给掌权人一些时间冷静思考“这个错误真的很严重吗?我们究竟为什么生气。”

而同样的道理《黄帝内经》是这样说的:“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逆之则伤肝。”《幼幼集成·啼哭证治》:“盖小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见,其心不悦而哭,谓之拗哭,急与之,勿使怒伤肝气致病也。”

小孩子心智不全,而又性格执拗,不仅易恐易惊,也易恼易怒,所以,当发现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时,不要一味强硬的纠正,很可能适得其反,木强则折,而水滴方可石穿。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舌体又瘦又红,鼻梁青紫,夜晚睡眠易惊,哭闹难以控制,肝郁克脾出现积食等问题,则需要亡羊补牢,对症调理。比如之前介绍过的肝气不舒泡脚方,理气健脾的“麦芽茶”,消积健脾的“儿童山楂糕”、清心助眠的“灯芯草”,“清肝补脾”的推拿手法等等。

好了,这就是我对于关于“儿童啃指甲”的一些看法。之所以有感而发,是因为最近身边好多妈妈出现了焦虑问题,有些说:“孩子掉头发好严重,每天枕头上会有20多根头发”,还有些说 :“都三个月了,孩子身高一点都没长”……“孩子一写作业就在啃手,我得带她去哪里检查检查呢?”

其实,我想说:“妈妈们深呼吸,放轻松,只有你们开心了,孩子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