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因此,当大明的使者前来要求朝鲜共同出兵的时候,光海同学其实是想拒绝的。奈何朝廷上下,全都对大明忠心耿耿,于是光海君只能调集军队一同参战。

《李朝实录》里写的非常明白“王不欲助兵天朝, 阴观成败”。

不过,事已至此,无论朝鲜的光海君究竟想不想出战,朝鲜都得出兵了,从朝鲜各地调集了1万兵马,由姜弘立作为指挥。这位姜先生,更是有趣,他对领兵这件事有种由衷的恐惧,接连上书,自称已经老的“精神虚脱,昏聩恍惚,如在烟雾中,遇事茫然,前忘后失”。这位姜先生究竟是有自知之明还是有先见之明,很是难以揣度。不过光海君最终并没有改变成命,只是在出征前暗中指示姜弘立无需尽力而为,只需保存实力即可。

这就是为什么朝鲜军在萨尔浒之战中一触即溃,甚至不到一天就全军投降的真正原因。

3、萨尔浒之战朝鲜军跟随东路军作战,这萨尔浒战役被广泛的认为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但根据李广廉和李世愉两位先生在《萨尔浒之战双方兵力考实》一文的研究,双方的兵力应当大致上不相上下,只是明朝选择了兵分四路,而后金选择“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战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最终逐个击破。关于这一战的深远影响,乾隆就有言于后,“呜呼,由是一战,而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

在这一战中,朝鲜军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朝鲜军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而在朝鲜举军投降之后,大明、朝鲜、后金三方之间的关系与博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臻先生的《由中外史料考察明金战争中朝鲜将领之投降》中就明确的写道,姜弘立的投降是有前期征兆的,是明确的接受了光海君的指示,有意消极作战,以保存实力。


《满洲实录》中姜弘立投降图

而第二个问题,在朝鲜举军投降之后,大明、朝鲜、后金三方的关系与博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很简单,大明和后金对于辽东的控制可以说得上是此消彼长,后金的影响力与声威日盛,而朝鲜则比较复杂,在光海君继位之前,朝鲜是铁杆的拥明派,而光海君继位之后,则变成了在明金之间反复周旋的摇摆策略。等到萨尔浒之战结束,光海君更是直接的提出“不背明,不怒清”的外交策略,让朝鲜继续在夹缝之中维持了下来。

但也因此,光海君被国内的拥明派赶下政坛,只是毫无疑问的,光海君的所作所为其实是符合朝鲜利益的,可以说是正确的判断了朝鲜的敌我力量对比,做出了符合局势的选择。

而努尔哈赤显然也有自己的谋划,他以姜弘立等朝鲜军官被俘为契机,积极的构建同朝鲜全新的外交关系,因此萨尔浒之战的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在非常久远的一段时间里的辽东局势完全被萨尔浒之战决定了。

这决定的并非仅有大明或大清的命运,也有朝鲜等诸国部落的命运。

参考资料:
【1】《由中外史料考察明金战争中朝鲜将领之投降》王臻
【2】《萨尔浒之战双方兵力考实》李广廉、李世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