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加国生活网系列报道】如果你想感受荆楚文化,一定要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因为在那里,你能看到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甚至还可以欣赏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体会一下战国时代君王才能欣赏到的歌舞。


航拍湖北省博物馆(中新社 吴淘淘摄)

湖北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最为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机构,是展示荆楚文明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



2021年12月,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开放,展陈面积扩展至3.6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搬“新家”,镇馆之宝住“豪宅”。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



步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陈列于独立展厅,在璀璨的“二十八星宿”穹顶下,恢弘而庄重。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是湖北省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七声音阶(英Heptachord),是在八度音程之内,由七个相邻的音所组成的音阶。由于过去所知的先秦史料中并没有发现“变宫”一词,以致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后世的七声音阶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从国外传来的。随着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专家在铭文中发现“变宫”、“变徵”的音名,这才确知中国战国时期已有七声音阶的出现,即由原有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CDEGA)五音加上“变徵”与“变宫”两音而成(CDE#FGAB)。


“曾侯乙”展览多角度阐释曾侯乙文物,体现古代礼乐文明。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个大型冰酒器具——铜鉴缶,又称“冰鉴”,是迄今所见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誉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冰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2008人所组成的“缶阵”所用来击打的的乐器,就是巧妙地借用了这个铜鉴缶的外形。 




“越王勾践剑特展”,以越国历史作为切入点,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科技成就。湖北省博物馆的另一大镇馆之宝就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堪称“明星文物”,实力“圈粉”,引人关注。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寒气逼人,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依然锋利无匹,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该剑长不过半米多一点(55.7厘米),重一斤多(875克),无锈无斑,将16层白纸铺于地下,用剑尖轻划,16层白纸齐齐割断!你可能会问:青铜材质,长埋地下2400年,怎么可能无锈无斑?又怎么可能锋利无比?难道是后人伪造的?考古专家认为,这跟剑身上密布的黑色菱形暗格纹有关。暗格纹是一种独立于剑身的物质,但又有机地和剑身融为了一体。它不仅提高了剑的装饰性,而且还起到了防腐作用,提高了剑的韧性。


看到上图画红圈的地方,那是越王勾践剑的剑格,那里竟然镶有蓝色玻璃。你可能又会质疑此剑的真假:剑格怎么可能会镶有蓝色玻璃?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主要是误认为玻璃的制作技术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其实,中国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已趋于成熟。越王勾践剑乃王者之剑,剑格正面镶蓝色玻璃,说明玻璃在当时比玉稀有,地位比镶玉剑高贵。


红框里那个字,是个象形文字,读dou(三声)


这是春秋战国时代男子剃须所用的一套用具,相当于2400年前的男士“剃须刀”




在编钟演奏厅,清脆悦耳的编钟乐音带领观众们穿越时空,感受2400多年前的金声玉振;婀娜曼妙的舞姿,再现古代宫廷钟鸣悠扬,宴飨盛乐的恢弘场景。



编钟乐舞以楚史与楚文化为依据,以曾侯乙编钟为主体,以出土的多种乐器为组合,运用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展现先秦礼乐文明以及楚国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祭祀、征战、农事和宫廷宴乐等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