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这篇文章是我女婿(笔名:雨佳)所写,写的还是他与我女儿移民在加拿大的故事,文章题目续上篇,起名“我女儿的故事(之二)”。转载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故事“”,感觉更为现实和生动,有请大家浏览和评论。〕


走出来的买车路

       没来加拿大以前,我和妻走在家乡大街上时,曾一起憧憬过走在异国他乡土地上时的浪漫,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来到加拿大后所遇到的第一件烦恼事就是走。而走出来的买车路,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辛酸。  
       在我看来,多伦多的公交系统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对于大陆来的新移民来说。有时几十分钟的等待,犹如等待初恋情人,没有渴望,有的只是焦急与辛苦,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等待的不方便也就罢了,付出2加元票价对于习惯于把加元折换人民币计算价值比的我们,总有一种不值得的感觉。但事情仍要去做,没有了车坐,唯一的选择就是走。   

       走得多了,我们已渐渐地习惯或者不如说麻木了的这种无休止的走。妻子甚至创造出一边走一边背单词的方法。我终于有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冲动和决心: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此时,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交通工具,不如说是生活的一个支点。在国内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也有车坐,但却从来没认真去想过车对我的含义。没想到半年的移民生活使我如此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北美,车就是你流动的家”这句话的内涵。   

       决定买车的时候才发现好像很熟悉的车却是那么的陌生,所有的知识仅局限于对车品牌的认识上,而且买美国车还是买日本车、从私人手上买车还是从车行处购买、选择分期付款还是一次付清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更是让人头疼。经过认真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先买二手车。一是因为二手车便宜些,二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买车方面的信息和资源,或可以咨询已经买车的朋友。看起来买车似乎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要买得称心如意却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走”不仅带给我们买车的决心,也带给我们许多买车的信息。比如,几乎每条十字路口的TTC车站旁边有许多免费的杂志,其中有一本叫“AutoMart”,上面介绍了多伦多许多大小车行的信息,我们的买车路就从硏究这本杂志开始了:寻找满意的车、记下地址、查地图、贴上标签,当地图上的标签贴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硏究看车路线、打电话求朋友去看车。有时候实在朋友没时间,我和妻就只好又操起“走”的老本行,一家接一家地看车。   

       房东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叫“Used Cars Complete Price Guide”,上面列出了从1991-2001年各种车的Trade in、Private、Retail价格及浮动情况。比如车有空调加多少钱,车门有锈减多少钱等,这本书十分实用,教了我们不少买车知识。 

       我也时常上网查询二手车信息。但可能是我们太挑剔的缘故,一个多月过去了,始终没有碰到中意的。人们常说,追求的过程是美丽的,但这种美丽也许只留在回忆中。一日朋友开车搭我们去多伦多密市的一个大车行,经过大半天的挑选仍然是一无所获。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小车行,朋友建议不妨去看看,没想到我的第一辆车就在这家买到了。当我看见那辆车第一眼时,我就知道它属于我了。我想我属于那种“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情之人,很容易感情用事,想也没想就决定买下那部车。车子开回来的当天,我就开车拉着妻走了很远很远........
 

有车的日子

       能让我一见钟情的车自然有它的魅力。这是一辆1993年的美国车(Eagle Vision),属豪华款的那种,虽然老了点,但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设施都保养得很好。不仅有自动门窗、自动后视镜,而且还有空调、CD唱盘、真皮座椅甚至还有导航系统。妻子戏言说我们的车就像已过不惑之年的贵妇人,老有老的成熟,老有老的风韵。尽管大部分新移民更偏爱日本车的经济、省油、可靠和保值,但我们更对美国车的宽敞、舒适和安全情有独钟。      

       无论如何,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那时我住在多伦多的东边,工作却在西边,每天必须在早晨7点前赶到公司划卡,没有车的时侯,早晨5点钟我就得起床。平时的TTC公车并不太拥挤,但早晨却是打工者上班的集中时间,要想有个座位打个盹,都是一种奢侈。每天清晨,我都半睜着睡眼、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公车上摇晃。有一次,因错过一班车,当我拼命跑到公司门口时,恰好是7点过1分钟。那时我的心情除了无奈,更有一份辛酸。有了车,当然有所不同。车不仅给我带来便利,也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和欢乐。   

      赏枫叶一直是我与妻心中的一个烂漫的梦想。我们买车的时候正值深秋,为了能实现赏枫叶的梦想,买车后的第一周我们就匆匆上路了。根据朋友推荐的路线,我们沿着48号公路一直向北行驶,远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时不时地跳动在眼前;近处,随风飘舞的枫叶,不时挑起埋藏在心底尘封已久的浪漫情怀。就这样走着看着,路越走越窄,车越走越少,景色却随着路的延伸而越旖旎。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潇洒地飘舞着,没有刻意的修饰,却流淌出大自然最经典的美。车轮驶过处卷起的落叶与两侧的枫林交织在一起,我已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梦境,早已融化在这一片红枫林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是车圆了梦想,有车的日子真好。  

       然而,快乐与烦恼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当我享受车带来的欢乐时,烦恼也不请自到了。买车后不久,因有事第一次开车去DOWNTOWN。车沿着高速公路(DON VALLY)行驶,那长长的车流像一条上下左右舞动的长龙,又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彩带连接着多伦多的南北,展示着这个城市的魅力与活力。车到DOWNTOWN时,我已无暇顾及身边的景色,各式各样的交通信号灯已经让我目不暇接了……车在战战兢兢前行,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停车,如此简单的事情在此也变得复杂起来。当终于停好车走出停车场时,却发现距离我们要去的地方还有两条街要走。

       办完事往回走的时候,我渐渐地放松了那根绷紧的神经,并暗自有许得意,认为来之前的担心未免“杞人忧天,小题大做”了。当我刚在YONG和BLOOR的拐角处右转,一位早已埋伏好的警官示意我将车停在路边。没有太多的反应,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是木然地按照警官的要求去做。警官走上来很有礼貌地吿诉我这里不许右转,接下来,他要求我做的就如电影中所看见的一样标准和完美:出示驾照、保险和车主证。我本想解释一下,但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就只好坐在车里等其处置。20分钟后,等来了令我们目瞪口呆的结果: 罚款110加元,外加扣2点。

    就这样,在北美开车第一个月,我得到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罚单。
 

告票的体验

       有人说,在北美拿吿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当我接到那张交通吿票时,愤怒大于懊恼,不仅是因为开车才二个月就拿罚单,更是因为那个警察之所以在那里守株待兔,说明那里经常发生向右转的事情,而那个地方为什么不放置个醒目牌子以警示驾驶者?

       对新驾驶员来说,如果两年内扣点达到6点就要停牌,而且还会影响第二年的保险,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得到交通吿票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的纪录,你的保险费就要增加了。当接到交通吿票时,你通常有三种选择:第一种你认错并认罚。按照罚单上的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将钱交上,并扣点;其二就是你认错也认罚,但要求有一个解释的机会,这种情况就需要你带上罚单在指定的时间上法庭进行解释。通常情况下,法官会根据你解释的情况减少罚款的数额,但分还是要扣的;最后一种就是你旣不认错也不认罚,要求法庭进行最终的判决。权衡再三,我决定选择最后一种,不仅是因为我确实有客观原因,自己被开罚单实在是不公平,而且据朋友讲,如果运气好,法庭审判时如果警官没有到庭,那我就胜诉了。

        决定上法庭后,我又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请吿票专家,要么自己上法庭。我一开始倾向前者,于是乎我翻阅了许多报纸查找吿票专家广吿。当地的中文报纸充斥着许多这类广吿,很容易找到。但吿票专家好找,合适的却没有。即便是最便宜的也要200元以上,大大超出了罚款的数额。没有选择,只有自己处理了。因此,我得在接到吿票的15天内到法庭去登记。    

       法庭在downtown,有了上次的体验,我再也不敢开车去downtown了,只好坐TTC去。到法庭的时候才发现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人,排成了一行长长的不知折成了几个弯队伍。上法庭也要站排?站在队伍后面,虽然要等待很长时间,但我竟有一点点的窃喜,原来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也挺多,看来拿交通吿票只不过是开车生涯中再普通不过的小插曲而已,只是我的小插曲来得有些早了点。

       不知是人多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有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而且也不是很友好。我心里暗想,千万不要让我到她那个窗口。结果轮到我的时候,偏偏就是那个我最不想去的窗口,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按照要求办理手续。我本想多问几句,但看着那张紧绷的脸,到了嘴边也咽了回去。但法律的规定还是体现出了人情味,比如说对母语不是英语的人来说,你可以要求法庭为你安排翻译。办完手续后被吿之要等二个月,法庭会寄给我上庭通知,结果到现在都三个月了,我还没见着通知的影儿,加拿大的办事效率就是这么“可爱”。

       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这次吿票的体验,可能我在北美的经历会缺少那么一点点,人生的经历或许也会有些缺憾。旣然我们选择了移民之路,就要有勇气面对移民路上的各种困难,可能日后我上庭时会败诉,可能我今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不会因为这些阴影而抹去我心中的梦想,因为我相信我的移民之路会象雨后的彩虹一样绚烂多彩。 
    

图1:驾车奔驰在花园般的多伦多城市大道上

 

(完)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其它杂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