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在编辑的65周年校庆暨同学聚会录像片补拍几个镜头,前天(6月1日)上午又去了一次母校—大连理工大学,从东门进入后一路向北步行,观赏到从未看到过的优美环境、教育设施和实验场所,感觉到母校早已不是七十年代毕业的我辈心目中的那个模样和规模,从东部一角就可以看到学校整体校园的秀丽多姿,领略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追求更加与世俱进,处处呈现着培育高水平人才超强的软硬实力。

先说说环境。穿过东门一侧的小花园,就可以看到一块镶嵌在石壁上的纪事牌,上书“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东部环境改造工程纪事”,读罢方知,原来校园东部环境的改造竣工至今还才四年之久,其改造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之大,拆除了临建危房5000平方米,清除垃圾10000平方米,铺设沥青道路面积75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3000延米,新增绿化4000平方米,栽植大型乔木303株,让我最为感兴趣是沿弘远路两侧的“银杳大道”和靠近东侧围墙分布在健康大道两侧的“樱花长廊”,尽管栽植的这两种观赏树尚未长大,但可以想像再过几年,当春天和秋天来临之时,校园里景色将成为市区内一道亮丽风景线,师生和市民赏季节时花再不必远途跋涉寻觅了。更何况东部区域的原有和移植的刺槐树已经形成规模,再加上人工培植的其它多树种和遍布各个角落的绿草地,令东部环境显得更加多彩和青翠,也使这块原本校园内荒芜边远土地焕发了“青春”,为学校发展教学阵地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不得不说亦归功於当年以屈伯川为首校领导圈地建校时的卓越远见。


再说说校舍。在我记忆里,东部区域的校舍主要是机械系机械加工实习厂和铸造、金相专业实习厂,如今这二处基地仍在,但分别取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铸造工程研究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其中还包含有好几块分属专业和部门的牌子。令我吃惊的是,这里还有一大片属于新兴学科的学院和承属的试验场所,如“桥隧研发基地”、“桥隧研发基地风洞实验室”、“汽车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新能源车辆研发中心”、“航空航天学院实验室”、“飞行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当然,作为一所正规大学,不局限於上述的这些学科增设,还有许多类似与世界高科技和新兴专业接轨的学科分布在学校的其它地区,但从东部学科布局可“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也是我欣赏母校强大之重中之重。


后再说说人才。我一路北行,行走在红砖樱花长廊上,透过树丛,一栋栋灰红外墙的高楼映入眼帘,当时我很纳闷,这些楼是做什么用?走近看墙上蓝白相间标牌,方知原来都是“博留公寓”,透过公寓玻璃窗,还能够看到室内阳台上挂有晾晒衣服。在一栋大楼的门口挂有“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中俄暨独联体合作研究中心”等标牌。在众多公寓的中间还耸立着一栋规模不小的“博留餐厅”大楼,正值午间,一群群学子正走向餐厅用餐。在博留公寓第三宿舍的附近,还开设了校园公交起始点,一共设置了12个站点,为一辆中巴车,票价一元,从东区“在水一方”站出发至西校区广场能动学院,基本穿越了整个校区,不常回母校的我真应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啥都新鲜。其实,我说以上这些是想表明学校发展的远景寄托在人才身上,塑造人才不仅是要传承““求实、创新、进取、团结”的校训内涵,发扬我党创办学校时所奠定的红色基因和代代相传的大工精神,还要在引进和留住掌握有先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作为师资力量,才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各学科接班人和带头人。这里正是吸引可以培育人才的人才之家园,是造就让“中国梦”加速成现实的高素质人才之摇篮。


今年四月是母校七十周年校庆日,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六月十六日为返校日,我与居住在大连的同学已经做好准备,将迎接外地老同学来连一起返校,共贺母校华诞和聚会,若有机会也会到东区参观。敬祝母校越来越强大、秀美!


(完)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情系母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