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原创:圆力 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eJlUZQbvqpARS8SQvnwDA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这两周想必大家还是有点难受的,因为自己可能无意间就闯入“羊圈”了,此时再配合“宝娟,宝娟,我的嗓子!”,这才知道什么叫“听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心有不甘的您在床上躺着,努力思考自己到底是什么症状,好赶紧对症用药。结果发现自己既不是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苔薄白的风寒证,也不是发热重、咽喉红肿疼痛、痰黏或黄、鼻塞黄涕的风热证,心里难免有一丝丝失落。正当您准备随便吃点退烧药,然后沉沉睡去的时候,我想问:“寒包火,或者说表寒里热证,您考虑了吗?”

一、表寒里热

“表寒里热证”又称为“寒包热”、“寒包火”、“外寒内热证”等。是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体内郁热,与外界寒冷之气相合,形成的寒包火状态。其实,相比于单纯的风寒、风热感冒,此类证型占大多数。所以,我们想要认识这一特殊证型,关键在于理清“寒热”是如何形成的。

夏季贪凉,冬季郁热。《灵枢·百病始生》言:“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空调、暖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故有的生活环境,使发生“非时之感”的概率大大增加。暑夏酷热,机体应火热炎上,热盛于内,腠理开泄,若骤然处于空调低温环境,易外受风寒;另一方面,凛冬寒冷,机体应闭藏,气机内敛,孔窍关闭,若长久处于暖气温热环境中,易内生郁火,这两种情形就使得寒包火现象日益频发。

五志过极,郁而化火。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七情不畅发生率明显升高。五志过极,皆可郁而化火,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言:“若五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情志过极,伐伤脏腑,脏腑失和,气机失常,不循常道,郁滞而化火。

饮食不节。物质生活的丰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高糖、油腻、煎炸炙烤等高热量食物及咖啡、奶茶、酒酿等热性饮品的摄入逐渐增多,使机体处于能量饱和甚至超负荷状态。早在《黄帝内经》就对饮食不节的危害详加论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总之肥甘厚味蕴于中焦,气机郁滞,升降失和,则郁热内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郁热循经上传肺脏,可形成肺胃郁热的状态。

邪气入里,阳气怫郁。《素问·评热病论》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正气不足,无力抗邪,邪气可由表入里;又或表证初期失治误治,过早或过多使用苦寒清热药物,既可使邪气内陷于里,又会导致寒凝、冰伏、凉遏、湿阻,气机郁滞。而又因为寒主收引,湿性黏滞,寒湿等阴邪入里化热,因其特殊属性阻滞了气机运转,气机升降出入失常,阳气怫郁则化热化火,此即刘完素所言“阳气郁结,怫热内作”之理。

那么表寒里热之证有什么症状呢?

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黏稠,心烦或尿黄便结,舌苔或白或黄,脉浮数。发热恶寒、无汗、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是外寒束遏的表现,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黏稠、心烦是内蕴之热上于肺的反映;热趋于下累及大肠则便结;热渗膀胱则尿黄。是不是都对上了?


二、九味羌活丸

既不是风寒也不是风热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合适的中成药吗?在稍早时,广东中医药发布了一篇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丸是古方九味羌活汤的中成药制剂,其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各9克,细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各6克。

此方出自金元名医张元素之手方,首见于《此事难知》卷上。而大家要知道,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战乱的时期,各政权之间为了维护统治及争夺土地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古语有云: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所以说长时间的战争往往会直接导致疾病的广泛流行,而这个方子也正是诞生在那个时期。

好了,话说回来,咱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组成。

羌活是很好的一味药,羌活的发散跟麻黄、桂枝不同,它不但针对风寒,还针对湿邪,能够祛风寒除湿、擅长止痛。其实很多外感疼痛,用羌活要多于桂枝、麻黄一类,麻黄、桂枝一般是不用来止痛的。这是一个方子里用药的跟麻桂剂所不同的特长。简而言之羌活还可以兼顾湿邪,止痛较突出。

防风、苍术为臣药。防风是风中之润剂,这个风药走十二经。所以又把它叫风药之卒徒。卒徒,小卒子的卒,徒弟的徒。小卒子、徒弟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卒徒的意思是什么?又能干又听话,能力又挺好,副作用小。

风药多燥,防风是风中之润剂,所以它又不燥,因此内证、外证它都可以用。对肝它可以散肝,对脾来说,它既能祛表湿,也能祛内湿,又能疏脾。和苍术相配呢,苍术也是表里兼顾的,和白术是有区别的,苍术也能发散,也有发汗作用,同时它又善于祛太阴寒湿,指的是运脾燥湿,运脾燥湿力量较强,所以苍术是比较燥的。这样两个药结合起来,协助君药,加强君药羌活的发散风寒湿邪作用,增强止痛作用,针对主病主证。

佐药用了细辛、白芷、川芎,这三味药除湿作用不是很强,但发散风寒,特别在止痛上非常突出,所以可以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宣痹止痛就是说,风寒之邪阻滞了,不通则痛引起的气血痹阻疼痛。这三味结合可以看得出来,等于说除了散寒之外,它也有行气活血止痛,川芎本身可以活血行气,也体现一种治风先治血,治风、调血相结合。

这个是比较基础的方解,然后再来带大家看看这个方子的另几重天地。首先,九味羌活汤体现了分经论治理论,是个分经论治的代表方。

什么是分经论治呢?

就拿九味羌活汤来举例子,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为拨乱反正之主药(除关节痛,痛甚无汗者倍之);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治头痛在额;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以泄气中之热;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辟恶而去湿(能除湿下气,及安太阳,使邪气不致传足太阴脾);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治本经头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治头痛在脑;而防风,我们刚刚也说了,用途广泛,且副作用小。

大家别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说什么分经论治,实际上从当时来看,对付头痛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没有分什么前额痛啊、后脑勺痛之类的,是这个方子出来之后,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该方还体现了寒热并用的特点,寒热并用在临床组方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寒热两性药物同用于一方的治法,它的特点是既能够保留药物固有的四性及功用优势,又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抑制各自在治疗中的弊端。

在这个方子中生地和黄芩的运用可归属于寒热并用,也体现了攻补兼施的特点,攻补兼施也是组方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补益正气与攻逐病邪同时施用的一种治法。

生地善于清泄里热,还有生津润燥;黄芩清热,善于清上焦之热,或者肝胆之热。风药其性多燥,生地既能够清里热,又能够防止温燥。而且在没有内热情况下,生地、黄芩也能用,这个时候它们的作用,是用来制约那些辛温燥类的药,防止过于温燥。综上所述生地、黄芩相配,总的作用在两方面,有内热可以清泄内热,没有内热呢,防治辛温燥烈的药燥热伤津。可根据内热的程度,调整生地、黄芩的剂量。内热明显,量稍微大一点。内热不明显或没有,小量运用,仅仅起佐制药的作用,而不兼佐助药的含义。

这个方子可以应对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服用的时候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就是说外感风寒湿邪较重,那就要用急汗,急汗就用汤药趁热服,吃了以后还要喝点稀饭、热开水。但如果病情不是很重,您可以用温一点的水,不要热服而是温服,吃了以后也不用喝稀饭、喝开水帮助出汗了。还有,阴虚、气虚之人不宜服之,恐伤阴耗气。

九味羌活属于比较“小众”一类的药物,但从其针对的症状来说,比较适合此次中招的大部分人。如果大家用了其他药物感觉不是很好,可以尝试一下九味羌活。

最后,在这里也祝大家早日退烧,早日能让身体得到及时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