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二、九味羌活丸

既不是风寒也不是风热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合适的中成药吗?在稍早时,广东中医药发布了一篇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九味羌活丸。

九味羌活丸是古方九味羌活汤的中成药制剂,其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各9克,细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各6克。

此方出自金元名医张元素之手方,首见于《此事难知》卷上。而大家要知道,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战乱的时期,各政权之间为了维护统治及争夺土地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古语有云: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所以说长时间的战争往往会直接导致疾病的广泛流行,而这个方子也正是诞生在那个时期。

好了,话说回来,咱们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组成。

羌活是很好的一味药,羌活的发散跟麻黄、桂枝不同,它不但针对风寒,还针对湿邪,能够祛风寒除湿、擅长止痛。其实很多外感疼痛,用羌活要多于桂枝、麻黄一类,麻黄、桂枝一般是不用来止痛的。这是一个方子里用药的跟麻桂剂所不同的特长。简而言之羌活还可以兼顾湿邪,止痛较突出。

防风、苍术为臣药。防风是风中之润剂,这个风药走十二经。所以又把它叫风药之卒徒。卒徒,小卒子的卒,徒弟的徒。小卒子、徒弟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卒徒的意思是什么?又能干又听话,能力又挺好,副作用小。

风药多燥,防风是风中之润剂,所以它又不燥,因此内证、外证它都可以用。对肝它可以散肝,对脾来说,它既能祛表湿,也能祛内湿,又能疏脾。和苍术相配呢,苍术也是表里兼顾的,和白术是有区别的,苍术也能发散,也有发汗作用,同时它又善于祛太阴寒湿,指的是运脾燥湿,运脾燥湿力量较强,所以苍术是比较燥的。这样两个药结合起来,协助君药,加强君药羌活的发散风寒湿邪作用,增强止痛作用,针对主病主证。

佐药用了细辛、白芷、川芎,这三味药除湿作用不是很强,但发散风寒,特别在止痛上非常突出,所以可以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宣痹止痛就是说,风寒之邪阻滞了,不通则痛引起的气血痹阻疼痛。这三味结合可以看得出来,等于说除了散寒之外,它也有行气活血止痛,川芎本身可以活血行气,也体现一种治风先治血,治风、调血相结合。

这个是比较基础的方解,然后再来带大家看看这个方子的另几重天地。首先,九味羌活汤体现了分经论治理论,是个分经论治的代表方。

什么是分经论治呢?

就拿九味羌活汤来举例子,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为拨乱反正之主药(除关节痛,痛甚无汗者倍之);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治头痛在额;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以泄气中之热;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辟恶而去湿(能除湿下气,及安太阳,使邪气不致传足太阴脾);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治本经头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治头痛在脑;而防风,我们刚刚也说了,用途广泛,且副作用小。

大家别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说什么分经论治,实际上从当时来看,对付头痛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没有分什么前额痛啊、后脑勺痛之类的,是这个方子出来之后,人们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该方还体现了寒热并用的特点,寒热并用在临床组方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寒热两性药物同用于一方的治法,它的特点是既能够保留药物固有的四性及功用优势,又可以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抑制各自在治疗中的弊端。

在这个方子中生地和黄芩的运用可归属于寒热并用,也体现了攻补兼施的特点,攻补兼施也是组方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是补益正气与攻逐病邪同时施用的一种治法。

生地善于清泄里热,还有生津润燥;黄芩清热,善于清上焦之热,或者肝胆之热。风药其性多燥,生地既能够清里热,又能够防止温燥。而且在没有内热情况下,生地、黄芩也能用,这个时候它们的作用,是用来制约那些辛温燥类的药,防止过于温燥。综上所述生地、黄芩相配,总的作用在两方面,有内热可以清泄内热,没有内热呢,防治辛温燥烈的药燥热伤津。可根据内热的程度,调整生地、黄芩的剂量。内热明显,量稍微大一点。内热不明显或没有,小量运用,仅仅起佐制药的作用,而不兼佐助药的含义。

这个方子可以应对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服用的时候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就是说外感风寒湿邪较重,那就要用急汗,急汗就用汤药趁热服,吃了以后还要喝点稀饭、热开水。但如果病情不是很重,您可以用温一点的水,不要热服而是温服,吃了以后也不用喝稀饭、喝开水帮助出汗了。还有,阴虚、气虚之人不宜服之,恐伤阴耗气。

九味羌活属于比较“小众”一类的药物,但从其针对的症状来说,比较适合此次中招的大部分人。如果大家用了其他药物感觉不是很好,可以尝试一下九味羌活。

最后,在这里也祝大家早日退烧,早日能让身体得到及时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