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书架上,珍藏着一本厚厚小相册,收集了我的岳父生前的许多照片。清明节里,我与爱人又一次打开相册,端详他老人家慈爱的笑容,回忆起他老人家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我的岳父是山东荣城人,居住辽宁丹东市,生於1917年,逝於1997年,享年81岁。他是我爱人的养父。当我爱人只有一岁时,她的生父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我爱人三岁时,我岳母与他结婚,十五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我的小姨子)。然而,我爱人告诉我,她从小一直得到养父最好的关心和呵护,我非常相信,因为当我成为他家女婿后,也与他相处了整28年,同样深深感受到他老人家发自内心的那份父爱,令我今生今世难以忘怀。



记得七十年代初,作为准女婿首次来到丹东,见到的未来的岳父身材魁悟,面容慈祥,笑容可掬,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变得平静下来。尽管在学校里也听过山东藉同学讲当地话,却未听过山东荣城话,由岳父讲出来,起码有三分之一话听大不懂。后来听倪萍在小品中用荣城话说天气预报,与岳父讲的真是一模一样,荣城话从此出名上了电视。


当时,岳父在丹东一家国有企业的食堂当炊事员,能摆弄一手好面食活儿,比如擀面条,他和的面软硬适中,面条精细均匀。包饺子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和的肉馅味道鲜美,擀的皮大小匀一,既快又漂亮。日后我也练得包饺子好手艺,都是他老人家指导的结果。岳父还炒得一手好菜,为招待上门女婿,不知从那里搞来许多新鲜的海螺,敲碎壳、扒出肉,拌白菜吃,这味道鲜美的,让我赞不绝口,有人爱吃他炒的菜,岳父心里也高兴。此外还有东沟的蟹子,肥大鲜美,以前从未吃过,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能吃到此海鲜自当不易。还有一样东西令我躲避不及,岳父不知那里弄来一大脸盆茧蛹,居说吃五个能顶一个鸡蛋。原来丹东郊区盛产蚕丝,为当地丝绸厂的原材料,看到在脸盆中不停扭动着的茧蛹,我害怕得不行,最后还是没福享用。
晚上睡觉,许多北方家庭都只有一堵大炕,我被安排在炕梢儿(靠窗口)靠近岳父睡。当时是冬天,炕被内热,被外却冻头,我就将头缩进被窝。就这样,我在他老人家旁边睡了好几宿,算是今世与他老人家有缘,成了一家人。

然而,在热恋过程中,我遇到一次车祸,腿骨骨折住进医学院二院。听到这个消息,岳父写信告诉她女儿,要悉心地照顾我,不要嫌弃我。由于岳父母都还在上班,他让岳母请假几天带着我小姨子来大连看望我。等我恢复身体能够上班,他还亲自来大连看望,记得他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怎么得过一个夏天”,固然过了一个夏天,我的腿基本痊愈。岳父的这份恩情,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在他的一生中,我也实践了“半个儿”的职责。


尽管二老与我们分居在二个城市,但毕竟同在一个省,路程并不远,等两地开通了长途客车,二位老人就经常到我家居住,而且每次来心情都很愉快。岳父不抽烟,但爱喝两口白酒,不爱吃牛羊肉,就爱吃猪肉,而且吃起来没够,用他的话来讲:“不怕病死,就怕馋死”。所以每次他的到来,我俩的第一反映就是去买上好的猪头肉,剁肉馅包饺子,还有他最爱吃海励子作卤的面条和我包的鸡蛋丝肉馅馄饨。我爱人张罗为二位老人家增添新衣裳,领他俩到海边游玩、拍照。岳父特别中意我俩的孝心,老在别人面前夸奖女儿、女婿好。轮到岳父家有什么好吃的,象姨家送的自产栗子、鸡蛋等,都要托人从丹东送来。记得我家的第一台菲利普牌彩色电视机还是他老人家亲自乘坐长途客车送来的。


后来,岳父居住的老宅拆迁,搬到附近山上一家种植杜鹃花的农户家居住,他热心帮农户推销,从客车货仓带来好几麻袋含苞欲放的杜鹃花,我俩就发动本单位的同事选购,那些日子里我们小小家堆满了鲜艳的杜鹃花,那个热闹情景至今不忘。扪心自问,我一直善待岳父母,我爱人也特别孝顺,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舍得孝敬二位老人,我从无怨言。有一次我岳父母住我家,小姨子的朋友开车来接他们返丹东,我爱人翻箱倒柜将不穿的衣服、冰箱里的存货统统装箱让他们带走,我数了一下整整11纸箱。


岳父母晚年病重期间,我爱人经常回家伺候,她的全部工资都交由小姨子,用于买药和请保姆。由于我俩也是国有企业的工薪员工,每月还得寄钱给远在南方我的父母亲,所以我俩一直清贫,没有多少积蓄,也许最值钱的就是现居住的住房,还是当年单位福利分房得到的。生活虽清贫,心里却挺富有,因为作为他们二老的子女尽到了孝心和职责。


岳父的一生与大多数企业工薪员工一样平凡,我今天不将他的生平写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永远没人会知晓世上还曾经有过此人。他十八岁时闯关东来到丹东,二十岁时随师傅去南朝鲜饭店学徒打工,山东老家的父母和三个哥哥均早逝,以后他返回丹东成家后,还经常给嫂子和侄女寄钱。他一生性格憨厚正直,心地善良,三年自然灾害,尽管他在单位食堂工作,但从未拿一个馒头回家。平时与同事、邻居和睦相处。他平时爱唱京剧,京剧名家的名段,他几乎都会唱,唱得有板有眼,而且还向我们介绍剧情。在大连期间,他经常到附近公园去扎堆配唱。只要他开唱,我岳母就会告诉我们,他现在正是好心情。他在职时工资很低,不仅要供二个女儿上学,还要接济居住在农村、生活条件更差的舅舅和姨妈二大家人,所以家里始终很清贫。


尽管岳父与岳母退休时工资很低,但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凭我岳母能做裁缝的好手艺,可挣点外快贴补家用。岳父则支起一个小火炉,架起一口铁锅,到马路边炒卖花生、瓜子,记得有一次我们回丹东,特意去火车站街边一角看他做小生意,由于他卖的花生、瓜子味道好,常常供不应求。回家来他将钱袋往炕桌上一倒,稀里哗拉都是钢镚儿零钞,毕竟是有进账来路,这一段老两口生活过得蛮不错。


然而,随着城市管理规范和环境改变,生活指数节节上升,加上他俩身体日趋苍老,只能靠微薄的退休工资过日子。这种情况大家有目共睹,这些曾经为国家建设奠基的工人,由于社会分配的不公,他们这一代人是最苦的阶层,加上丹东地区工资系数低,我岳父母的退休工资只有三四百元。等他们病重了,买不起好药,只能由我们子女来接济。

记得我岳父初有病时,心脏就经不起折腾,那年我们是乘坐妹夫开的汽车,由于路况不好,很晚才到丹东,他老人家久盼不到,心脏感到特别难受,等到我们到家,才有所缓和。等岳父病重时,我爱人请假好几个星期到丹东医院护理,一直到他恢复回家休养。

1997年2月17日7:30分,这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岳父突发心脏病去世,噩耗传来,全家人十分悲痛,我俩租了一辆的士急奔丹东。此时岳父的遗体已经送至火葬场停尸房,我俩先奔那里看望他老人家的遗体,我俩抚摸着他老人家的头发,悲泣不已。19日后举行了葬礼,我流着泪最后看着岳父的脸庞,从心底一遍遍哀呼:“您老人家走好,我们爱您”……写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


13年过去了,我们时常思念他老人家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回忆他与我们在一起时时刻刻。如今在悼念亲人名单中,增加了岳母和我的父亲。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上帝的召唤,没有办法能够阻挡年老的到来、亲人的离去。然而,每逢清明节,我加倍地思念岳父、岳母和我的父亲,写成此文念给他们听,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亲人们,我永远怀念您们……


(完)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家乡回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