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原创:圆力 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sswfzTo_7bnPDUORZ2C4A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作为一个吃货大国,长久以来,我们除了琢磨怎么吃得更好之外,还会经常关注哪些情况下不要吃。就像很多地区不吃某样东西,认为常吃相克的食物,不但不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叫做忌口。

忌口通常是我们生病时听大夫提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忌口?忌口忌的到底是什么?只有生病时才忌口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影响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观点,而中医忌口的观点也正基于此孕育发展而来的。

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全面均衡的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必须。与此同时,人们在生活中还认识到,某些疾病的患者吃某类食物会加重病情,即使是正常人,如果吃了搭配不宜的食物,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黄帝内经》中“高梁之变,足生大疔”,讲的就是过食肥甘厚味,容易产生严重的疮疡;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提到忌口了,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在《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又提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医学非常重视饮食禁忌。

忌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广义的忌口,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食物等。

“说了一大顿,我还是没明白人为什么要忌口”。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的状态就是身体气血阴阳的平衡,生病其实就是身体气血阴阳的失衡。服用中药能够应对疾病,依靠的就是药物的性味来纠正身体的失衡。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药跟我们平时的饮食,同样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以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所以,药物和食物都是有性味的,像是寒热等性质相对较强烈的归为药物,而相对较弱、适合长期服用的则归为食物。由此可见,药物和食物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如果我们生病了,身体的气血阴阳不平衡,中医在诊治的过程中,会通过药物之间的组合来应对疾病。如果我们在服用中药的时候饮食恰当,则有助于协助药物纠正我们身体的失衡,就能使我们尽快恢复健康;而一旦饮食不恰当,反而会让我们身体失衡得更厉害,更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忌口。


1、因时忌口

春天宜减酸,酸性食物包括:柑、橙、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等。

夏天和春天正好相反,夏季宜增酸。酸味食物能敛汗生津、开胃消食,但要注意有胃肠道问题、高血压、肾病患者、咳嗽有痰的人,不要过食酸。夏季还应该忌生冷,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颐身集》有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故西瓜、绿豆汤等虽是解渴消暑之品,也不可过食或冰镇食之,避免损伤脾阳。

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易发咳嗽。所以应当滋阴润肺,多吃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吃冷食。

2、因人忌口

小孩子忌口首先要忌过敏的东西,然后孩子脾常不足,所以吃的食物应与其消化能力相适应。

像是有一些化工原料的东西尽量少给孩子吃。还有,比如说肉,如果养殖的时候,添加太多抗生素等等这些东西,要给孩子少吃,但不是说不吃,少吃控制一下,这也是一种忌口。但对小孩子的忌口也别太过了,就像是肉和膨化食品,完全一点不给吃也不行的,适量吃一些是可以的。

老人脏腑衰退,应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节制脂肪和糖类,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女性孕期应注意营养均衡,食物品种多样化,少量多餐,勿嗜过咸、过甜的食物,忌烟酒、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女性经期,如果身体健康,只要饮食规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引起痛经。而平时身体虚弱者,应注意在经后服用一些补气养血的温性食品,如大枣、红糖、龙眼等,对于寒凉食物与辛热食物皆应忌服。


3、因体质忌口

阳虚体质的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苔淡白,脉沉微无力等。此类人应尽量吃一些能温补脾肾的偏热性食物,少吃寒性食物,尤其要远离冰淇淋,冰镇啤酒等饮品,避免损耗身体里的阳气。

阴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此类人饮食调养以养阴降火,滋补肝肾为主。忌吃辛辣刺激,温热燥热食物,少吃煎炸爆炒及性热上火的食物,以免加重火气。

气虚体质的人,常感到身体疲乏无力,出虚汗,呼吸短促,机体抗病能力差,精神萎靡不振,易感外邪。此类人饮食调养以培补元气,益气健脾为主,要适量多吃一些能益气健脾的食物,比如糯米,白米,小米,山药,黄豆,牛肉,鸡肉,香菇,桂圆肉,红枣,蜂蜜等。少吃油炸食物,一次不要吃得太饱,可以少量多餐,避免给虚弱的内脏带来太大的压力。

痰湿体质的人,大多体形肥胖丰腴,面色淡黄而暗,肤色白滑,口中粘腻不爽,四肢沉重,嗜酒茶,喜欢吃甜食,大便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脉濡或滑,苔腻。此类人饮食调养应以清淡为主,应控制肥肉、甜、粘且不易消化、油腻的食物摄取,以免损伤脾脏,促生或加重痰湿。另外,痰湿体质的人也不宜多饮酒类和含糖量高的饮料,还要注意不要饮食过饱。

血瘀体质的人,凡是具有涩血作用的食物都应忌食,如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花生米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可多食,如蛋黄,虾,猪头肉,奶酪等,容易加重气血瘀滞。

4、因病忌口

生病中忌口,主要是指患病过程中的饮食禁忌,目的是为了减轻病情,帮助康复。总的来说,病中多脾胃运化减弱,因此,应忌难以消化的生冷硬食。

然后根据各个病症的不同,分的也很细,这里简单说说。一般来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凡患热性疾病服药时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酒、辣味食物助湿生热,鱼肉类能滋腻生热、生痰,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寒证虚证忌吃苦寒性的食物,凡患虚寒性疾病服温补药物时应禁用或少食苦瓜、西瓜、梨、柿等苦寒性食物;当服用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其有收敛作用能影响药物;服用人参、党参及补中益气丸之类的补气药时,忌吃萝卜,因为萝卜可以消导,一补一消,就抵消了补气药物;服滋补中药忌莱菔子;服中药期间一般不宜喝浓茶,茶性清凉泻火,凡患虚寒性疾病者、服温补药物时以及服镇静催眠、宁心安神等药物的前后都不宜喝浓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川芎茶调散。

其实忌口不仅中医有,西医也有。比如糖尿病患者若在吃降糖药,建议不要喝酒;失眠患者若在吃安眠药,建议不要喝咖啡和茶;缺铁性贫血患者若在吃铁制品补血,建议不要喝茶,因为喝茶可能会影响铁质吸收。

一般人们会认为,病好了以后就可以不用忌口了,于是又开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使疾病复发。其实,疾病快好的时候也应忌口。病后邪去正伤,往往需要靠饮食调整使机体渐渐康复,且大多数疾病的复发,也与饮食不当有关。一般而言,病后的进食,宜以流质、半流质、软食、硬食而循序渐进,忌病后大鱼大肉。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同季节、气候对人体可产生一系列不同的影响,选的食物如果不对,则容易伤害到人体。而对于病人来说,忌口应是贯彻始终的,因为它关系到疾病的全过程。因此,面对忌口大家要理智、冷静,要因时忌口、因人忌口、因体质忌口、因病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