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2、肺脏与白色

五脏与五色相应,肺脏对应五色之中的白色,所以很多朋友会在秋季选择一些带有颜色偏白的食物,以求可以达到润肺养阴之效,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准备一些适合秋季食用的药食同源之品。

百合、豆浆、化橘红、金荞麦、白果、小麦。

3、疲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同的季节,人体会发出不同的信号。而疲惫感增强就是很多人对于秋季最直观的感受。那为什么会秋乏?我们要如何赶走这样的疲惫感觉呢?

秋乏,顾名思义,就是说每到秋季会加重的疲劳感觉,那这种疲劳感究竟是哪里来的呢?可能我们还要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说起。

大家都知道在“立秋”节气这一天,民间有个习俗叫“抢秋膘”,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可能会在这一天准备上一桌好酒好菜,但却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

其实,在中医看来,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夏季日照时间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像充足的日光一样,一直在向外输出,释放能量,反映在我们身上就是睡的少、吃的少、但出汗多。然后呢,随着节气的自然变化,夏至日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待到立秋之时,阳气渐收、而阴气渐长,身体也开始囤积能够越冬的能量,对应到身体上的正常表现应该是夜晚的入睡时间提前,睡眠时间自然延长,食欲渐开,吃得越来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立秋日会有“抢秋膘”的习俗了,大家食欲都很好,看到美食上桌自然而然也就抢起来了。

而如今这样的节气习俗变得越来越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物质充足,不需要抢也能吃得很好,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脾气虚弱的人群越来越多,胃口都没能打开,何谈“抢秋膘”啊,而这也正是“秋乏”的来源所在。

立秋之后,阳气渐收而暑湿并未消退,本就虚弱的脾气,一边应对这暑热湿邪、一面还要适合着气候的变化,显然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之中,而反映在我们身上就会表现出,早上醒不来,起床后不解乏,脑袋晕晕沉沉,眼皮发胀,口中粘腻,早上没食欲,待到中午猛吃一顿后,午后犯困,甚至还会心烦,手心发热,这些症状直到傍晚时分才会渐渐消退,这就是典型的“秋乏”。

4、未病先防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秋季是一个过渡的节气,适应了炎热气候的身体要尽快调整,以备严寒的到来,而这个时候我们要如何帮助身体适应这样的变化呢?适当的运动,高质量的睡眠,还有一条就是尽可能慢地增减衣物,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春天是冬季向夏季的过渡,而秋季是夏季向冬季的转换,而人的思想总是快过身体的适应能力,当我们脑海中向往冬天的雪花时,不自己地就会增加衣物,这也在不经意间削弱了我们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能力。其实,对于这样的养生知识,老话总结就非常到位,“春捂秋冻”一点毛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