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香薷/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5qLhqYDRepKgqfSPj6wTg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相对热门的话题:如何增强抵抗力,让身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

我相信很多人身边都会有几个这样的朋友:

● 她们害怕气候突变,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咳嗽、感冒,而且病起来就不容易恢复,让你忍不住地想要对她说,平时多注意身体啊;

● 她们不耐运动,就连情绪稍微激动都会使得她们大汗淋漓,让你忍不住地想对她说,体质有点虚啊,平时多补补吧;

● 她们特别怕风,怕窗子缝中溜进来的小风,怕空调吹出来的寒风,甚至连关门带动起的微风都会引起她们的不适,让你忍不住地想对她说,找中医调理调理吧,别落下病根啊。

其实,这是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群,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中医里称之为:正气不足,想要改善她们易感冒、冒虚汗、怕风怕冷的症状就要补足身体的“正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强抵抗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黄帝内经》一书,是中医学对于疾病发生的高度概括,意思就是说:一个身体状态特别好的人,即使遇到了突变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也是很难发生疾病的。所以,增强抵抗力的办法就是要“补足正气”使得“风雨寒热,不得虚”,这样邪气就“不能独伤人”了。

那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剂中医里用来提升正气的基础方——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此书收载了诸多明以前失传的医药方剂、文献,而且是只字不改的原文辑引,是一部影响巨大极具参考价值的医学典籍,喜欢中医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然后,我们再说回玉屏风散,此方仅四味药物组成,却完成了“益气固表”增强抵抗力的重任,让我们忍不住好奇这是什么样的四味药物呢?它们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玄机?

玉屏风散组成:防风、黄芪、白术。煎汤药时加入一枚大枣,煎剩7分汤汁,去渣取汁,饭后热服。(此方现已有同名中成药版本玉屏风颗粒,方便大家选择。)

相畏

中药配伍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七种,在中医里称之为“七情”,这些配伍的方法在我看来就像“找对象结婚”,找一个功效相似的叫做强强联合,找一个功效不同的叫做互帮互助。而今天这首方剂的配伍特点与他们都不太一样,中医里把它们称之为“相畏”,类比于婚姻中我觉得它更像一种“惧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您听我来慢慢分析: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一方面是自身的正气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有邪气侵犯,所以我们要纠正这样的恶性循环则需要一面补充正气,方中选用“补气诸药之最”的黄芪来益气固表,“内补三焦而实卫”以使得脾气旺、肺气足,邪气不敢来犯,但这就有一个问题:原本伏于身体虚弱之处的“伏邪”,可能就会被一同留在身体里面,很难祛除。这时要怎么办呢?就要用到“惧内”了,因为再厉害的“黄芪”也会怕“防风”。而防风又是治风之通用药,它可以遍行周身,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此味,任重而功专。

您说这两味的配伍关系,是不是有点“惧内”的感觉呢?这就是中医里说的“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的通俗解释了。

然后,又再加一味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的白术,以求培土生金,固表实卫,与黄芪相合加强益气补虚之力。

大枣

玉屏风散的原方组成为四位药物,而非三味,这最后一味药物,也是常常被忽略的一味药物,就是大枣,现在的中成药版本也多将大枣忽略掉,这是不好的。其实大枣在此方中的作用,就好像服用桂枝汤后那一碗顾护脾胃的热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体质虚弱、出汗多、容易心烦的女性,是可以在煎药时或者选择颗粒剂时,煎1~3枚大枣(掰开)煎汤代水服用的。

气虚之人正气本就不足,若多汗伤津,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安的感觉,而这小小的大枣就能起到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强力而除烦闷”的目的。

诸药相合就是著名的“玉屏风散”了,也是中医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本思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此方更适用于哪些症状、哪些人群?

1、易过敏、易感冒

春季高发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出现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当属于机体的“超敏反应”,治疗时都会选择一些抗组胺药物,比如我们很常见的氯雷他定、扑尔敏,甚至一些感冒药中也会含有此类成分以缓解这种过敏症状。

那究竟什么是“过敏”呢?简单点说就是战争时期,我们为了防止敌方奸细潜伏,而选择的一种“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防卫机制。我们的身体通过频繁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以求速度赶走入侵的敌人,这就是由于“免疫亢进”而导致的过敏反应了。

当然中医里是没有“过敏”这样的词语,此种发病机理更类似于中医里的“伏邪”,是一种外来的、藏在机体里不立即发病的邪气,而正气不足之人,又未能将这种邪气及时清除,使得它留恋于机体内部,伺机而发。

而此类人群依靠自身的正气不足以祛邪外出时,就可以在季节变换之前,服用一段时间的玉屏风散以求益气固表,不给“伏邪”可乘之机,用现代药理学解释就是“玉屏风散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选择汤剂,宜小剂量、缓慢服用。这一经验来源于现代医学大师蒲辅周先生,由于他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传染病爆发,所以对于此类疾病的理解相对深入。他认为玉屏风散有着很好的预防外邪的作用,但要小剂量服用,用他的话说:“三至五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

这就是原方剂量的1/2~1/3,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成药剂量的一半,时间可以月为周期。

2、自汗、盗汗,怕风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玉屏风散创立之初就是用来治疗这种“善行数变”,不易驱散,又极易复发的风邪为患之症。

气虚之人本就体弱,若被外风侵袭就更容易出现怕风、出汗等一系列体虚的症状。这样的身体状况就好像新产后月子中的女子一样,需要补但不能太过,需要散但不能生风。而这样的身体状况要怎么调理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位善用黄芪的中医泰斗,他就是当年抗“非典”专家顾问组组长邓铁涛。邓老善治汗证,更善于用黄芪、用玉屏风散治疗汗证,他使用玉屏风散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邓老认为此方组成份量比例非常重要,治疗汗证时: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且黄芪+防风=白术。

例:

林××,女,27 岁。因动则汗数年余入院,曾服当归六黄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效果不明显。

症见:汗出,动则更甚,以头面部出汗为主,怕冷怕风,食欲一般,大便不成型,月经正常,出汗后恶风加重,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邓老辨为气虚自汗,予玉屏风散加味:北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糯稻根15克、浮小麦30克。

服上方7剂后,汗出减少,晚间出汗较少,白天动则汗出,心慌,易感冒,饭后容易出现头晕、舌麻的症状。效不更方再服,且嘱交替服用归脾汤。

患者服上2方约月余,复诊,汗出明显减少,余症均减,嘱其再服1周以巩固疗效。

来源:邓铁涛教授甘温健脾法治疗疑难病。

这就是大道至简了。此案中患者虽已发病数年,但只要切准病机,还是可以恢复健康的。邓老仅选玉屏风散打底,配伍了一味甘凉的浮小麦以益气除烦,一味甘平的糯稻根以益胃生津,就起到“达表实卫,卫强汗止” 的目的。

好了,今日的玉屏风散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您记住了多少呢?

我们来总结一下吧:此方适用于正气不足之人,可以是老人孩子,也可以是术后体虚的中年人;辨证的核心在于“虚”,比旁人更容易出汗,更畏惧风邪,不耐劳作,面色恍白,舌淡苔白;用以增强抵抗力,减轻过敏症状时,宜小剂量、缓慢服;用以治疗汗出恶风时,更适合选择煎服汤药。

这样的玉屏散您会用了吗?中医是经验传承的学科,更是需要不断思考,持续进步的学问。

希望这样的中医心得分享不仅可以帮助您和家人抵御外邪,更希望它可以开启您对于中医的思考,让您真正可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