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香薷/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xoQPOxJLmO-imUlxmNjw

大家常说,人一旦上了岁数就变成了“智能天气预报播报员”,气候稍有变化,全身的关节啊、肌肉呀,都会提前向你发出警报。这还真不是开玩笑,自从进入冬季以来,我就陆续收到大家各种疼痛性问题,肩膀痛,膝盖痛,早上起床后肩膀后背全都疼,站久了的足跟疼,坐久了的腰痛、头痛,反正就是各种疼痛大集合吧。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花上几分钟来跟大家聊聊与冬季疼痛最为密切的“风寒湿”引起的疼痛问题。

一、天气变化,我知道

首先为什么气候变化明显时、寒潮来临时,上了岁数的人就会陆续开始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的问题呢?大家可能会说:“风湿老寒腿、风湿关节炎呗,都是受不得风,见不得寒的老毛病”。

其实,说到“风湿”,大家一定要分清两种概念。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是指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疾病虽然也有关节疼痛的表现,但却不是因为受风而导致的疼痛。中医里也有一个词叫“风寒湿邪致病”,其实是更贴近大家口中的“风湿”的,它是一种致病因素,简单点说就相当于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中医将一系列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疾病通称为“痹证”。而痹证呢,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到气候突变时,大家会觉得疼痛分外明显了,因为风、寒、湿就是痹症的触发因素。也就是大家说的“天气变化,关节就开始疼”,这里的天气变化就是致病因素,所以调理此类疼痛,祛风散寒除湿是很重要的。

二、疼痛的性质

说清楚了诱发因素,我们再来区分一下疼痛的性质,这有助于我们判断疼痛形成的病机关键。

不知道大家平时都是怎么描述自己的疼痛特点的,是说像针扎一样疼,还是像被打了一棒子一样的疼,我听过比较有意思的关于疼痛的描述,他说:“头疼时,脑袋里像装了一个小马达一样,使劲的搅。”这样的描述是很生动,但却不利于判断疼痛的性质,其实医生更想知道的是,疼痛的地方是否固定,是呈游走性的还是就固定在某一个地方疼,疼痛时遇冷是否会加重,平时关节是否肿胀,是否有屈伸不利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判断,导致疼痛的原因究竟是“风、寒、湿、痰、瘀、虚”,哪种因素所引起的。

所以,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在描述疼痛时,可以这样说:“痛处不固定,晨起疼痛明显,没有关节屈伸不利,疼痛以酸痛、胀痛、刺痛为主,疼痛处会怕冷、怕风”。大家也可以试着这样问问自己,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风、寒、湿导致的疼痛都会有哪些特点。

1、行痹

是以风邪侵袭为主的疼痛,主要特点关节、肌肉酸楚疼痛为主,常表现为这疼几天,那又疼几天,好像很难说出来具体的疼痛部位,还有就是晨起的肩背痛也属于风邪致病,有时候疼在关节部位也会导致关节屈伸不利,此类人群舌象一般是偏于淡白。

2、痛痹

是以寒邪侵袭为主的疼痛,疼痛的部位相对固定,最明显的特质就是怕冷,就是大家说的“风湿老寒腿”,天气稍冷一些就得赶快把护膝带上那种,热乎一些疼痛就能缓解一些,此类疼痛的程度要比“行痹”重一些,疼痛部位还有会寒冷感。

三、着痹

是以湿邪侵袭为主的疼痛,特点就是酸楚、重着,这种疼痛用“浑身不爽利”来形容可能更为贴切,中医里有一个词叫“头重如裹”,就是头疼时像裹了层大棉被一样重,说的就是此类疼痛。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好像每一种疼痛性质,都有一点像,又不是完全一样。有这种感觉就对了,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大自然中,邪气入侵时,也不会只来一种,风寒湿邪常常是夹杂而至的,所以,治疗起来就要祛风、散寒、除湿,三位一体的治。

下面就介绍一剂特别适合冬季的泡脚方,尤其是对于风寒湿邪导致的疼痛的朋友。

四、蠲痹汤

此方名曰“蠲痹汤”。“蠲”字是什么意思?“蠲”读juān,就是祛除、消除的意思,此方功效就像名字一样的直接,就是用来治疗疼痛性问题的,现今多作为风寒湿邪痹阻的基础方,对于疼痛时间比较长,风、寒、湿邪偏向不明显者,均可选择此方以益气和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蠲痹汤组成

组成:羌活10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当归30克、白芍5克、炙甘草5克、海风藤20克、桑枝30克、桂枝5克、乳香15克、木香15克。

——程钟龄《医学心悟》

由于蠲痹汤对于疼痛性疾病治疗有着特殊意义,历代医家对于此方的应用都有着继承与发挥,在历史的流传中此方出现了诸多同名异药的版本,此处所列举的则是影响最为广泛的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所创制的蠲痹汤。

此方中的药物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适合于冬季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病症。羌活、独活两药相合为君,羌活善入太阳经,祛上部风湿邪气,独活入少阴经,善祛下部风湿,“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二药相合,辛散周身,又舒利经输,起到通痹止痛之效,秦艽辅助,可以祛风散邪、搜风通络,是治疗风邪引起的疼痛症状最佳搭配。

风药多燥,燥易伤血,所以“疏风必先养血”,此处又配伍了当归、白芍、炙甘草以益气养血,柔筋活络。

海风藤、桂枝、桑枝是植物的藤茎或嫩枝,走窜之力强,适合于治疗肢体远端部位的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麻木疼痛等问题。最后就是两味木香与乳香,一则解血分之痛一则解气分之痛。

此方中虽无大热的附子、干姜但却处处蕴含着辛温散寒的深意,虽为祛风散寒湿的基础方,却又配伍了味辛性平的秦艽,以清虚热、退湿热,可防温燥之药过于峻烈,转生湿热。这就是治疗风寒湿痹的“蠲痹汤”了。

五、宜扶助正气

都说中医是治本的,这点我非常赞同,说回治疗疼痛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给大家列举了祛风散寒除湿的蠲痹汤,其实也没有完全达到治疗疾病本质的目的。《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说,外邪能在您身体里致病,说明您自身元气是不足的,往往阳气先虚,外邪才可乘虚而入,袭踞经隧,阻碍气血,壅滞经脉,发为痹症。

所以,在祛风寒湿除湿的同时,还需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哪里虚弱才给了外邪侵袭的机会,把虚弱的地方补足,才是治疗疼痛的核心。

记得罗博士常常给我们讲这样一个例子:有些朋友一到冬天就怕冷的厉害,大剂量的附子、干姜、艾灸都不管用,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内部燃料不足,简单说就是体虚。附子、干姜这类扶阳的药物就相当于大风天里强力的打火机,它们可以把火打着,但想要生机旺盛,自身的原料充足才是最关键的。

好了,今日的蠲痹汤仅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痹症的思路,关于疼痛的诱发因素、治疗办法还有很多,日后还会慢慢分享的,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