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罗大伦/大伦书院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wviUeATqFUfMimNDAAcLA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罗天益看病的故事。那么今天这个病例是什么呢?叫时不可违。

那么这个时不可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时间的因素,时令的节气,顺序等等,治病的时候是不可违逆的。那么这个话是有很深的含义的,我们把这个医案讲完大家知道了。我们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一定要顺应这个自然节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于天地之间,是这个大自然的产物,所以我们一定要顺应大自然的节律,随着气机在大自然中,按照四季升降沉浮,一定要有这个节律的。如果我们违逆了自然节律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生病。那么治病呢?更高的境界是什么?也是要讲究这个节律。所以今天讲治病更高的境界。这个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那么这个病例大家看,“中书左丞张仲谦”,首先这个人当高官的,中书左丞也是宰相级别的。所以罗天益治病的对象都是这种高官。各位这些高官的生活怎么样?跟我们今天大家生活其实很类似,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知识。年龄52岁,应该说年龄也不小了。“至元戊辰春正月”,大家看,这个时候讲到时间了,春天的正月,这个正月虽说是春天,但是冷不冷各位?还是非常冷的。

“在大都患风证”,这个风证古代人讲的风证有外风内风,这个外风就是被风邪伤到了,往往还夹有其他邪气,比如说风寒等等,伤到经络,会引起肢体的问题。如果是内风呢?里边就出现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等。

那么这一位先是被外风伤到了,他怎么样呢?“半身麻木”,半边身子觉得有麻木的感觉,这个大家现在很难想象,这个怎么这么厉害呢?在当年那个条件并没有今天这么好。比如说房间没有这么密闭,北方出去冬天风很大,虽然是说春天,但是正月里边,那还是很冷的。穿的衣服,不是像今天,古代不像今天有羽绒服,外边还是防风的,不会那样。即使是高官,穿的也仅仅是棉服,所以容易被风伤到。在古代医案里面,就经常见到被寒风伤到,引起严重疾病的,一下子猛烈的寒风伤到以后,马上就生病的,就出了很严重的此类问题的。现代人看了往往不理解,实际上是当时的环境决定的,你要考虑当时的环境。

这位半身麻木,这个怎么治呢?一个医生“欲汗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想给他发汗,把体表的寒邪,把风寒给解掉。在开完这个方子以后,“未决可否”,什么意思呢?就是用不用这个汗法,没有定下来。为什么呢?当年的高官医生资源多。那么往往在看病之前,是需要讨论一下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把罗天益请来了,请罗天益来决断,到底该不该用汗法。那么罗天益就说,他说“治风当通因通用,汗之可也。”就是说我应该帮你疏解体表,用汗法是可以的。但是“此地此时”,什么意思呢?在大都这北方,当正月的时候,虽然春天了,“虽交春令”,但是正月里面“寒气独存”,仍然非常寒冷,汗之怎么样呢?“则虚其表”,你这个汗出了多了以后,体表就容易虚了。那么容易留下什么呢?容易留下“恶风寒之证”,就是容易怎么样?容易发汗以后,以后容易怕风寒,为什么这样呢?这里面道理就深了,一会儿罗天益会给大家讲的。他先把这个事情,怎么样发展,会有什么结果,他先给你讲出来,所以他说现在可以发汗,但是现在冬天的时候,给发汗并不是特别合适,天特别冷。这个时候发完汗,容易留下后遗症,你会怕风寒,因为什么?因为您发汗,一下子发出来以后,体表固卫之气会虚的。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位中书左丞张仲谦,他想速好,赶快病好了得了,我这个半身麻木觉得不舒服,所以我想赶快的,把这一症状给解除。因为什么?你想副宰相级别的官,非常忙,所以赶快好得了。那就汗吧!于是就用了汗法。用完以后“身体轻快”,确实风寒解掉了,他半个身子不再麻木了,感觉好了。

但是过了几天,结果怎么样?又把罗天益给请来了,为什么呢?他就跟罗天益说,您这个真神,“果如君言”,果然像你预料的一样。我现在怕冷,怕冷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是“官事繁剧”,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的工作忙得不得了,你想是副宰相级别的官员,对吧?特别忙,忙得不得了,但是我现在就是“不敢出门”,为什么?外边冷啊,冷风一吹,自己怎么样呢?特别怕冷,一风吹,体表就怕冷风吹。这就糟糕了,我门都不敢出,怎么能去那边开会,我怎么去呢?所以请罗先生,您再给我治治,“当如之何?”您说该怎么办呢?因为您之前预料到了,那你应该有解决方案,您帮我来治治。

这样罗天益才给解释,为什么这样。罗天益就说,他说“仲景云”,什么意思呢?《伤寒杂病论》里面讲,说“大法夏宜汗,阳气在故固也”,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这样的,像李东垣他们这个易水学派,他们治病特别讲究,李东垣专门写过,用药要有适合的时候,有禁忌的时候,叫用药宜禁论,比如说按照时间的因素来考虑的话,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药,什么时候不应该用什么药。这个一定要讲究的,这个叫时禁,就是时间的时,禁是禁止的禁,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用药治病,一定要“必本四时升降之理”,那么根据这四个时间的节律,来制定“汗、下、吐、利”之宜。

那么怎么样呢?大法,这是引用张仲景的话,李东垣给解释一下,大法是什么呢?就是大的方法,大的思路。当然在里面也有灵活的变通,但是总体的规律应该是什么呢?“春宜吐”,春天适合把邪气往外吐,让它吐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万物之生发,因为春天气机开始生,应该借气机生的这个机会,把病理的那些产物,那些障碍给排出去,让他阳气能够更好的生发,“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就是阳气郁在里面,借着春天生发之气,向上吐,你把邪气吐出去,那么阳气就生发起来了。所以叫春宜吐,春天应该用吐的方法。

夏宜汗,夏天适合使用汗的方法,为什么?“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就是夏天的时候,阳气在体表,气机是浮起来的,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汗法,因为它已经在体表了,用汗法把这个邪气,通过汗的方式排出去,使阳气能够很好的运行。

那么秋天的时候气机是往下走的,这个跟大自然的节律一样。秋天果实往下坠,树叶往下落,秋天气机往下走,“象万物之收成”,象万物都往下降一样。这个时候应该是“推陈致新”,这是李东垣的原话推陈致新,使用泻下的方法,把那个垃圾给排出去,那么使得阳气能够往回收藏。

冬天怎么样呢?我们说冬天,按照原来张仲景的说法,冬天宜温,李东垣说的,冬天周密,周密是闭固的,“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那么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一年四季治病大的方法。所以李东垣说,“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这是《内经》的话,“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

那么《内经》又讲:“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所以李东垣讲,“故冬不用白虎”,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尽量不用白虎汤,那个凉的。“夏不用青龙,春夏不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呢?是因为什么呢?“不失气宜”。就是跟气机的沉浮,我不去违逆它,如果你春夏气机应该往外生的,往外发的,你非要下法,秋冬你非要给他发汗,是失去“天信”,这个你就跟大自然的节律相违背了,“伐天和也”,这就是忤逆了自然之道。

这个是李东垣他们这个学派治病的讲究。那么有的时候问了,说天哪,那冬天不服麻黄,秋冬不服麻黄。冬天的时候受寒的人多呀,受寒了不服麻黄能行吗?李东垣讲,“有病则从权”,如果真的有病了,你根据当时的情况,去平衡这个事儿。“过则更之”,但是如果过分了,你一定要改,因为这是不行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讲呢?我觉得这就是李东垣他们这个学派高明的地方,李东垣为什么是国医?叫国医、国手,这种人绝对不是一般人。我们一般看病,现在是什么呢?我们眼睛只是见到病和方子和药方,见到这个病就用这个药方。我们的说法是什么呢?有是症则用是药,所以见到这个病的药方。

但是李东垣他们所处的层次更高一些,为什么呢?他除了看到病和这个药方之外,他看到了病和药方所处的格局。就是他所处的时间段,每一年的时间段不同,会导致你生病未来的走向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人体的不同季节不一样,大自然也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药和这个方子,在不同的时间节律里面,最后得到的结论、最后得到的结果会不同的。

所以李东垣他们看的更高,他们看到了这个方子可以治疗这个病症,但是放在不同的时间格局里面,最后产生的结果却可能不同。所以他们看着更远。他们认为如果产生了这个副作用的话,这个副作用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我觉得这就是更高明的了。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罗天益讲的发汗的事,古人对发汗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每一个方法什么时候用,是非常慎重的。

我给大家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古代曾经有一个官员,也是朝廷里面的命官,就感染风寒了,被风寒袭到了。这个时候得了很重的外感,找这个医生来治疗,找医生治疗呢,医生就说,你这个风寒,应该发发汗,可是如果发汗的话,您这个身体太虚了,正气明显是不足的。这个时候给您发完汗,您的正气不足,身体会糟糕的。可能两年以后应该会出问题,身体会出大问题。医生当时断定他,如果现在给你使劲发汗,这个寒邪能解掉。但是因为您正气特别不足,里面气已经不足了。如果想发汗,两年以后你会出事的。

这位当官的就说,正好有一个朝廷重大的典礼需要他来主持,他就着急,他就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朝闻道,我晚上死都行,何况两年呢?这个典礼我要做成了,我这个面子,你想这个多好啊!于是他就说发汗吧,于是就给他发汗,怎么发汗呢?古代发汗的方法,这个是非常传统的方法。把地上的砖,过去都是砖的地,用火烧热了,烧热以后,在地砖上就铺上桃叶等等,干的这个叶子,让人躺在上边,然后再盖上衣服,桃叶属阳,发汗,这一下子发了大汗了。这个人风寒解掉就精神了,就去主持典礼去了。后来果然两年以后,这个人去世了。这个事儿,并不算是医书里的记载,这是古代史籍里的记载,属于历史的范畴。

但是医书里记载的也有,比如说像宋代的许叔微,我曾经讲过许叔微的故事,许叔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经方派的创始人之一,就是擅长用张仲景的方子。他曾经就遇到这样的患者,本来应该是用汗解,受风寒了嘛,用汗给解掉,用麻黄汤之类的,一下子给解掉了。但是一诊他脉,这个人脉特别弱,就说明什么?体内正气是严重不足的,尤其是肾气不足,这样发汗会出问题的。

所以许叔微就没管患者家属如何的不满意,如何怎么样。许叔微就是坚持给你扶正,所以用的是黄芪建中汤,我给你调体内的正气,那么补了几天。补的时候,这个患者病情没好转,家属不满意坏了,急坏了。结果最后许叔微一诊脉,觉得脉已经足了,这个时候已经正气足了,于是用麻黄汤,这一发汗,这个人身体的病就好了。

所以大家看,这就是古代医生特别重视汗法,但是用这个汗法是有讲究的,一定要你正气足,正气足了,你再出汗。这个汗只是一个结果,发汗并不是说,我把外邪通过汗一下子排出去了,不是的。发汗是什么呢?汗只是一个结果,汗是代表正气充足,气血通畅,经络运行正常的一个结果。当你里面正气开始反抗,气血运行正常的时候,人体表就会微微发汗,那么这个汗只是一个结果,只是我们强行去通你的气血,去扶你正气的一个结果。所以这个发汗,不是为了强行发汗,

所以张仲景桂枝汤上来讲什么呢?桂枝汤讲禁忌的时候讲,我们发汗一定要微微泽泽汗出就行,微微出点汗就行,不可大汗淋漓,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就是你哗哗的出汗,像水一样,这个邪气去不掉,为什么?你反而伤正气了,所以这个汗只是一个结果,我们不要追求这个发汗。古人对这一点特别清晰,不要追求发汗,强行发汗是不对的。

而且一定要考虑在时间的范围里面,考虑这个发汗,我们现在一般就认为,冬天冷了,受寒了,我们就发汗吧,古人并不一定这么认为。像李东垣这种高手他就意识到,冬天阳气应该是闭藏在里面,这个时候你发汗,夏天一发汗体表解掉就可以了,冬天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他们考虑的层次更多。

如果你一发汗当时好了,可是很多人就是在冬天受寒了,医生给你使劲发汗,发完汗以后,真的出现这种症状,就是阳气总不足,总是怕风怕冷,再发汗,仍然怕风怕冷。所以这是后遗症,为什么呢?没有站在李东垣他们这种高度,没有把人放到四时时令的这个格局里面,去看这个气机的沉浮。所以我讲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发汗只是一个结果,在不同的节气里面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强行发汗会伤我们正气的。

像这个病例里面,罗天益就给讲,说“今时阳气尚弱”,什么意思呢?就是冬天,现在天还冷,这个人的阳气还弱,本身这个人已经52岁了,这个患者中书左丞张仲谦先生,高官非常忙碌,非常劳累,你想正气肯定不足,年龄52岁了,年龄不小,本身阳气就不足,正气不足,而且现在的时令怎么样呢?正值天气特别冷的时候,阳气也不足,

而且“初出于地”,什么意思?这个阳气刚从地底下气机生发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它这个是春天,正月里,刚刚到春天,正月里大家都知道,天气很冷的,所以阳气刚出来,这个时候怎么样呢?你就使劲发汗,动用这个阳气。这个叫“使气亟夺”,突然一下子让他过度消耗,这样“卫气失守”,这样他卫气肯定不足,保护体表的气肯定不足,“不能肥实腠理”,不能去充养我们的肌肤腠理。“表上无阳”,体表呢?没有阳气,那怎么样呢?肯定会经常怕风寒的。冷风一吹觉得冷的受不了,总是比别人要怕风寒一些,

所以《内经》里说,“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什么作用呢?保护体表,使我们体表坚固。“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像天上太阳一样,我们的生命全靠太阳去滋养。如果阳气失去了,这个人肯定会折寿。然后罗天益讲,“当汗之时,犹有过汗之戒”,什么意思呢?就是应当发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过度发汗,就是张仲景讲的,在桂枝汤最后里讲的,不可大汗流漓,如果你要大汗流漓了,病必不除,这个病一定除不掉。我们发大汗会损失体内的津液,津液如果损伤了,当然身体会不正常了。

所以当发汗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过汗,过汗之戒,何况不当发汗的时候,冬天应该是闭固的时候,你非要发汗,这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遂以黄芪建中汤加白术服之,滋养脾胃,生发荣卫之气”。这个就是跟许叔微开的那个方子一样的,都从哪立论?从脾胃立论,因为脾胃是人身体的核心,脾胃吸收食物阴阳精微物质,补充我们的肾精为后天之精,脾胃足了,可以滋养肺气,脾胃足了,荣卫之气,这个营卫之气就可以充足,能够去巡行全身体表,能够去防止外邪入侵,所以脾胃是真的核心。

那么这个黄芪建中汤干吗的呢?黄芪建中汤就是专门调脾胃的,补脾胃的,扶正气的。我们曾经讲过黄芪建中汤的来源,里面有桂枝汤的影子,把其中的白芍翻倍,加了饴糖就是小建中,小建中治虚劳的,然后加上黄芪,叫黄芪建中汤,这是张仲景的建中,什么叫建中?就是专门补中的,建中的方子里特别著名的方子,我经常用来治疗胃溃疡这些胃病,虚寒型的胃病,但是实际上这种建中汤是扶正气的,有的人喝黄芪建中汤,喝着喝着慢慢面色红润,身体充足起来,正气充足。

所以罗天益用黄芪建中汤加白术,就是增加补脾的力量,来给他服,滋养脾胃,不着急给你发汗。我一点点扶正气,一边扶正气。这个方子里面有柔肝的白芍,因为他当官的,情绪肯定不好,压力大。有通经络,升阳气,舒肝的桂枝,也是生发肝之阳气。合起来有饴糖,有甘草,有姜枣调和脾胃的。加上黄芪再来补正气,

所以这个方子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而且它的作用意想不到的。朝着各个方向去辐射,我们能讲出很多功效的这个方子。这是张仲景的名方,叫黄芪建中汤。这个方子是建中的,去慢慢慢慢滋补你的正气,我不着急发汗,我们先把正气给你补充足了再说。

“又以温粉扑其皮肤”,他这个人现在什么状态,我跟大家讲,书里没写,我们能推断,这个人现在什么状态?就是一个漏汗,汗不断的往外出,一出去,风一吹怕冷,但是还在出汗,为什么呢?表虚。因为上次发汗一下子发太过了,这个体表虚了,固不住了,所以用温粉扑其皮肤。这个温粉是什么东西呢?这个温粉是这样的,这个温粉里面有白术,还有川芎、白芷等等药,干吗的呢?体表如果汗出太多,过去用这个方干吗的呢?误用了大青龙汤以后,汗出不止的时候,用这个方子是止汗的,散体表风邪,能够收敛,是这样的。用温粉扑其皮肤去止汗去。

然后“待春气盛,表气渐实”,这个病就好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春气盛,阳气真的开始往上生发了。这个用黄芪建中汤补脾胃,脾胃气慢慢足了,这个时候脾胃气足了开始生发,就生发到体表来了。那么体表怎么样呢?这个汗渐渐止住了,也不怕风寒了,为什么?因为营卫之气已经充实了。所以这个时候体表之气才固住,这个病就好了。

所以罗天益说,“《内经》曰:心不可伐,时不可违。此之谓也。”罗天益这个话记的跟我们有点出入。《内经》说的是什么呢?“化不可代”,化是造化,就是造化是不可替代的,谁都不能替代造化的变化,“时不可违”,四时升降沉浮这个是不可违背的,我们治病养生,一定要顺应这个规律。

这个医案给大家讲完了,这个医案里面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医案里面给我们讲的道理比较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医学格局,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用药大家看到的是病和方药,但是李东垣他们这些高手,看的更高,他们把病和方药放到了一年四季,气机升降沉浮这样一个格局里面去。所以在他们这个格局里面,能看到一些什么?你如果不恰当的运用这些方药的话会造成的后果。我们现在很多人看病不懂后果,我们看到受寒了就发汗,但是人家想到的是你正气是否充足,阳气是否旺盛。另外,这个节气是不是应该发汗。

所以他想到更多,如果错误发汗了,可能会伤你正气,你会有后遗症的。后边会有其他病症,人家看到这一点,他就采用了其他的方式来调理,并不是说人家冬天不发汗,人家可能发,但是发的轻一点,而且一定是在正气充足的基础上,让你身体恢复的。

所以如果看李东垣的方子,有机会大家讲李东垣的方子,李东垣的方子,每个方子背后,他几乎都要写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时候,这个方子怎么加减。你想这个方子格局就高了,不是一个补中益气汤,讲完你就随时都吃,我们现在用的简单一点。但是李东垣讲春夏秋冬,这个方子怎么加减怎么调整,它是有变化的。所以这些都是更高的一些格局,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那么今天给大家就讲到这,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我讲这些内容,作为中医爱好者,作为老百姓,我们听一听,了解一些有好处。如果是中医学生听了,希望大家去学习李东垣的思想,学习以后,您将来在看病的时候,您会有更多的思路,您考虑会更远的,这是学习古代医家的好处,古代医家对《黄帝内经》里面的每一句话,对于四季的论述等等,每一句话都做了精深的理解,而且在临床里面人家已经有经验有方法了。

这些东西我们如果学来以后,对理解经典有好处,对你临床有好处,这个要求中医院校的学生们听了以后,大家应该努力学习去。我们老百姓知道以后,有一些禁忌我们要知道,有一些事,我们心里有数。比如说冬天的时候,我们不要大发汗,我们冬天的时候注意保护阳气,怎么样去温阳,怎么让自己的正气更加充足,这是更关键的。所以养生的法则我们也要掌握一些。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