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补中益气

很多朋友读到这,也还是不知道为何这个补中益气汤能有如此之神效,那我就简单为大家说一说吧。

其实上面两个医案大家看着是挺相似的,但他们却大有不同,张锡纯和李东垣虽然都是补中益气,但张锡纯补的是大气,而李东垣补的是中气。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有什么区别呢?

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

这里也不讲太复杂,主要可以从症状来看,大气下陷的主要症状强调在气息上,也就是心肺功能上。而其他干渴、满闷等则是作为兼证。中气下陷则强调的是内脏下垂,气虚发热,脾胃气虚的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换句话说,中气虚也会让人气短,但是大气下陷时气息进出的状态恐怕要更严重。但也不是说这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中气下陷严重涉及至心肺了,中气下陷也会转换为大气下陷。

其实张锡纯的升陷汤也是受启发于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和补气,而补中益气汤则比升陷汤要全面许多。

方子里面的人参就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这个生黄芪来固表。

如果把黄芪用蜜给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

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知道,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你如果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黄芪,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很容易生热。

然后是方子里的炙甘草。炙甘草是补脾胃之气的,那么既然是要补气,为什么方子里面还加上了陈皮呢?原来,这个补气的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则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最后,当归补血,因为气血互生嘛,补血相当于补气。再加入升麻和柴胡,把这个气升上来,这个方子就比较完整了。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除了升麻和柴胡之外,都是性温或甘温的,这怎么能治疗发热呢?这其实就涉及到“甘温除热”的理论了。

所谓“甘温除热”,不是因为补中益气汤中的人参、黄芪、当归、甘草等能直接除热,而是它们能辅助正气与邪战,邪去即热退。当然,也不是所有发热,都能用甘温来解决,只有虚证发热的时候,大家可以用一用。

其实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但药是好药,为了防止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这里给大家一个规范。

1、症有虚象:或乏力、或头晕、或多汗、或心下空、或久泻、或不是因实热的尿频、或常恶风且易感冒。若有气短感,则最为典型,即中气下陷证。

2、形有虚象:或面色晄白、或苍白、或萎黄、或体胖而气不足、或消瘦而气不足、或语怯等。

3、脉有虚象:或弱、或细、或数、或弦、或芤、或略大。

4、舌有虚象:或嫩、或淡、或瘦、或胖大、或多齿痕。

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备上述四方面之二,便是补中益气适应证。

虽说补中益气汤能治疗的范围很广,但是秋季养生还是不能马虎大意,否则要白白受中气下陷的罪,那可真是不值当。

秋天好好养生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好了,关于补中益气汤以及中气下陷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还对哪些中医基础理论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