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原创:康佳馨/丁香生活研究所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KZst_g3JBSPmGFjyR-o1g

周末想买袋小零食犒劳一下自己,结果被价格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现在的零食怎么越来越贵啊,而且打开一看,里面竟然只有4个!

借着这个机会,「代工厂零食」闯入了吃货们的视野。随便去社交平台一搜索,各种评测扑面而来。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量大、不贵、还好吃,那岂不是只要半价就能实现「零食自由」?

再往下翻翻,跃跃欲试的小手又因为差评缩了回来。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这「代工厂零食」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吃吗?

代工厂零食,确实存在

一些我们常见的网红零食,像良*铺子,百*味等等,它们的生产模式就是品牌委托工厂「代工生产」。因为品牌本身可能工厂规模很小,甚至没有自己的工厂,不能满足消费者庞大的需求量,必须得物色更多工厂,扩大产量才好卖给更多人。

除了扩大产能,还有代工的另一个目的是节省运输成本。比方说,一些进口品牌和大牌如果把国外工厂的产品运到国内,这中间关税、交通、损耗......到你手里可能贵到吃不起,就得在国内找本土工厂了。

具体是这么操作的:大牌看中了工厂的某一款产品,沟通好需要修改的部分,然后委托工厂进行代工,最后再贴牌售卖(你可能听过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

代工生产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的工艺和配方共享,抛开品牌委托,工厂是可以自己研发生产出成熟产品的。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很多你现在听到的零食品牌,都是通过给其他品牌做过代工,才从幕后走向台前,慢慢被大家认识。比如像伟*和口*娃等,在给乐*,良*铺子代工之前,本身也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平价小零食。

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好家伙?原来代工厂真的就是花更少的钱买一样的东西啊!

委托品牌和工厂达成合作之前,要提前签署一个保密协议,要求工厂不能照这个配方自行生产。

但其实我们采访到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工厂不会一模一样地生产,但是工厂可能会在品牌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再用到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上,也就是说,一模一样估计难,但大差不差,还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我买来的代工厂跟品牌不一样?

那是因为品牌对生产原料会有一定要求,有些品牌还会指定供应商。

就拿我们前两天刚写过的番茄罐头举例,罐头品牌可能会指定工厂:必须得用新疆的番茄!好吃!

甚至,品牌可能会有自己承包的田。

你可别小看了这一点,优质原料不仅能够让零食更好吃,还能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深圳消费者协会抽样检测过:同样是用土豆,某些品牌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就是更低。

「丙烯酰胺」是淀粉类食物在高温烹调之后容易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控制原材料和加工方式可以抑制丙烯酰胺的生成。

图片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而且,大牌在质量和品控上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大牌规定要达到优秀的产品,工厂自己生产时的标准可能就降到及格了。

个头小一点、样子丑一点、成品碎一点、用料少一点,吃进肚子里都一样。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一些「不可抗力」也会让成品的外观和味道有些不同。打个比方说,即便是同时烤出来的面包,放在炉子上层的可能就要比中间的更焦一些。

还有些工厂特别「任性」。没了品牌的束缚,我想做什么口味,就做什么口味。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你买到了「假代工」。

其实你买的可能是

1、「高仿」代工厂

有些小作坊打着「品牌代工」的旗号,其实根本和原品牌没什么关系。

先不说口味,小作坊都不一定安全。

我们上面说了,品牌使用代工是为了扩大产能。所以,一定会挑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工厂进行合作。否则这工等于白代了。

工厂规模越大,内部相应的管理体系也会更完善。比如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设计合理的厂房,雇佣专业人员定期查厂,甚至连工厂内的玻璃都要选不易碎的,就是为了避免发生特殊情况,玻璃碎掉混入食品之中。

反观那些小工厂和小作坊,可能连规范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许可都没有

2、大牌的次品和边角料?

那我不买小牌子小作坊,我买大牌的边角料,总不会有安全问题了吧?

天真!

一个不知道算不算秘密的小秘密——委托过程中所有的费用(成本、人工费、废料等等)都由品牌承担。

所以,品牌会允许工厂搞出来一堆次品和边角料吗?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而且次品和边角料的终点也不是再次出售,普遍是被加工成其他的产品。

比如面包边磨成面包糠,碎坚果磨成坚果粉等等。

不能二次加工的,就会变成员工餐或者内部福利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厂家真的售卖边角料和次品,就要完全按照《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产品标准代号需要展示出产品的真实属性。

同样是「坚果」类的企业标准,有的分类是带壳坚果,有的是完整果仁,有的是具体某一种坚果,这就是产品属性上的区别。


 

 

3、硬蹭的散装

最忍受不了的是,竟然还有一堆散装零食也来蹭代工厂的热度。

「法外狂徒」要是想从散装食品这里钻空子,那机会可太多了。

商家卖的小包薯片,与散装食品「非定量」的定义相悖。大家应该不会买一人高的薯片回家吧。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这些散装跟超市里的散装零食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不见商家的分装环节。

这里说的不只是缺斤少两,还包括没办法判断食品在这期间有没有被「偷梁换柱」。

举个例子,你在超市买散装薯片的时候,是眼看着工作人员从一大袋子薯片里,分出来一小袋给你。但是,在网上买就不一定了。因为商家不会告诉你,你拿到的这一小包薯片,是从大包装里分出来的,还是商家自己偷偷拿土豆做出来的。

前者卖薯片只需要经营许可,后者如果没有生产许可,那就是犯法。

就算散装的标签上标注了生产许可证编码,也要小心!

比如上面那家卖薯片的店,生产许可证上的食品类别竟然是水果制品!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购买之前多做两步

到这里,你是不是还想问,这些平替究竟靠不靠谱?口味不确定,还可能买到假货,那我还买吗?

其实不用这么纠结。

首先,如果瞅准了是正规品牌,不妨抱着开辟新大陆的心态买来试一试。适当降低预期,反倒可能有惊喜。

试对了,发现一个宝藏品牌;试错了,也不会觉得被「大牌平替」骗,好学生的作业确实也没那么好抄的嘛!

而有些情况真的要在买之前擦亮双眼,别看到网上的测评和买家好评就冲了,不然「打五折」真的有可能变成「打骨折」。


看准下面这两点,保证食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1、看标签

不管是买贵的还是买便宜的,合格的吃货们,一定要学会阅读标签。

作为一个合规合法的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生产许可,生产厂家,标准代号等等,缺一不可。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2、查生产许可证

喜欢探索的小伙伴还可以多查一步生产许可证编号。

查的时候输入标签上SC开头的「生产许可证编号」,重点看一下工厂的名称,食品类别和证书有效期。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最后再唠叨一句,买零食别图便宜买一堆,看好哪个先少买点尝尝,省得踩雷和浪费。

零食嘛,吃的安全又开心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