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木兰陂(读“bei”)位于木兰溪下游感潮河段,距出海口25.8公里,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拒咸蓄淡灌溉工程的独特创造,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距今已有935年的历史。

1988年1月,木兰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木兰陂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涌上的海潮侵害,造成南北洋平原生灵涂炭,人民群众饱受洪灾之苦。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携带10万缗巨款,在木兰溪将军岩前拦溪筑陂。然而因选址不当,陂刚建成就被暴涨的洪水冲毁,功亏一篑,,钱四娘悲愤投水自尽。1068年,钱四娘的长乐同邑进士林从世又携款10万缗,在前次陂址下游温泉口再度筑陂,又因港窄潮急,大坝在即将落成时被汹涌的海潮冲毁。1075年,侯官人李宏携资7万缗奉命来莆修陂,得到精通水利的福州鼓山寺僧人冯智日的帮助。他们总结钱、林两次筑陂失败教训,选择在钱、林陂遗址之间的木兰山下建陂,此地“溪宽流缓潮尾”,经过精心组织、缜密施工,1083年终于建成木兰陂。陂首枢纽工程建成后,接着进行工程配套建设。先建“迴澜桥”,即南进水闸并开挖大小沟渠百余条,把水引向南洋,灌溉南洋平原农田。后人又于1313年建成“万金陡门即北进水,把水引向北洋,灌溉北洋平原农田,形成今日的木兰陂灌区。

木兰陂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其具有的“排、蓄、引、挡、灌”等水利综合功能,为莆田人民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百年来,木兰陂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纯朴的兴化儿女,孕育了兴化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