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今年6月8日去社区医院体检,其结果除葡萄糖(浓度6.88)、甘油三脂(浓度3.43)偏高外,几次在医院测量血压为:收缩压常大于15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100毫米汞柱左右,故诊断我就是高血压患者。有医生建议我从此可以吃降压药,并且终生得吃。但也有好友建议我不要着急吃,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我相信了后者,嫌老上医院麻烦,就去附近药房购买了一只欧姆龙(OMRON)牌子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型号HEM-7136),自体检后之日起,除从饮食上注意少盐、少糖、少油腻,生活中保持平静和适当运动外,每天(2~3次)还坚持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一个多月的测量结果来看,收缩压常保持在125至135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常保持在75至85毫米汞柱之间,心跳常保持在75至85之间(如表1、2所示),而且自我感觉尚无头疼头晕等不良反映,从数据上来看,血压状态还是比较正常的。

 

(表2为2018年7月17日添加) 

鉴于这种情况,我也问过医生和查阅资料,说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确实存在假性的高血压患者。当然,所谓假性主要是针对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血管的硬化,血压计加大空气压力所至。我这个年龄也不排除动脉硬化症状的存在,但与医院里测量时的情况比较,我分析也不排除步行至医院后产生的血压升高、现场情绪波动、医生手动血压计的灵敏度以及不同医生的手法误差(我也发现同一时段两个不同医生的测量结果相差10毫米汞柱左右)。所以说,在重视医生测量和诊断的基础上,也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最掌控本人病情还是患者自己。我有一位不到30岁就患结肠癌的同事,经历多次住院治疗,后来靠长期自我检测和调理,享年近80岁方去世。他曾对我说过:长期有病的人平时应该自检什么体态数据、吃什么药和用什么方法调理最有效,往往比医生掌握得更详细和对症,这正应了“久病成良医”这句名言,真是历代百姓亲身实践所得。

所以,我觉得应该信任自己日常测量的结果,尤其体检次日吃过2粒降压药(硝苯地平片)之后,当天就感觉头晕,现在怀疑吃的降压药让原本正常的血压大幅度降低所至。另外,从测量数据中也发现:临睡前的收缩压常小于100毫米汞柱、相应舒张压常小于75毫米汞柱,这样的偏下指标,如果再吃降压药无疑在祸害自己。所以,鉴于每天的血压指标基本正常,我再未服用过任何一种降压药。

综上所述,看起来我还不是一位高血压患者?这个自我判断是否正确,有请医生和朋友们指教。

(完)

以下是我从网络搜来题为《给大家普及点血压知识吧》一文 (在百度中输入以上标题即可搜索到),供自己和朋友们参阅: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电脑手机”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