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前言:前天,三妹用微信传来春节期间他们全家人游览南京夫子庙和秦淮河时拍摄的十几张照片,令我忆想起七年前我和夫人在老同学盛轩夫妇陪同下游览秦淮河。对比我原先拍摄的照片,显然如今秦淮河畔装扮风光更美,但两岸边古老建筑及碑坊还是当年模样,当晚,我又梦到在天工巧意泮池乘船沿河观赏游玩,那情景仍是以下《游十里秦淮》文中描述的那样如痴如醉……


2011年10月7日下午游罢南京王谢故居、夫子庙和江南贡院,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但盛轩夫妇坚持带我与爱人乘船游秦淮河。乘老王抢着买船票之间隔,我手抚岁月沧桑的石栏杆,神情地遥望秦淮河南岸飞腾在巨幅照壁上的双龙和镶嵌在黑瓦白墙上“秦淮人家”四个金字,晚霞的余光斜映在波光粼粼水面上,将高低错落飞檐楼阁的倒影构成一幅抖动着的水墨画。从文德桥孔中流出的水到此突然怀抱成近30米宽的椭圆形池畔,再从如宝葫芦般的大肚里流向另一端出口河道,这天工,这巧意,全映刻在南京人称谓的“泮池”之中,好似梦里到过的秦淮精华地,如今洋洋洒洒展现在眼前,美不胜收得令我如痴如醉。

正在此时,盛轩买票回来,说是乘手划船太慢,会耽误吃晚饭,所以决定乘机动船。我接船票一看票价60元,我爱人嘟嚷一句:“还不便宜呢,其实在岸上看看就行,乘啥游船?”。盛轩说:“来一趟南京,不到夫子庙遗憾,到了夫子庙,不游秦淮河更遗憾”。反正票也买了,客随主意,我们一行四人顺着用栏杆摆成的弯曲候船人行道(人多时的缓冲地带)来到码头,准备上船。

 

“嚯”,我一声惊呼,好大气派一条画舫出现在我眼前,那画航正面是模仿宫廷金黄色琉璃瓦式的顶棚,正中为进入舱门,舱门上方写有“聚宝”二字,舱门两侧紫红色圆柱上盘嵌着二条金龙,龙头相对口吐红舌,龙身盘旋空余处雕刻着海蓝色浪花。进入舱内,通道左右并排放着几张茶桌,每张茶桌对面共放置四张“太师”椅,材质好象都是红木的,让人看起来古香古色。此种画舫生平没坐过,让我想起小时候从家乡三林镇到闵行镇乘坐的班轮,可惜那小机动船舱里只有挨着坐的条板凳,但进入画舫好象让我恢复了在家乡水乡漫游的那种记忆。

马达声“突突”响起,画舫开动了。录好音的导游词从喇叭里响起,原来这60元船票中不包括真人导游的费用,好在这女声语音婉转、清晰,所讲述的正是我想听并引我浮想联翩的内容:秦淮河源头就在句容城北宝华山和溧水的东庐山,在江宁方山汇聚流向南京,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本名龙藏浦,汉时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到南京后,听风水先生说这一带有王者之气,他怕有人与他争皇位,就下令凿方山、断长陇,以泄王气,然王气是否得以泄?自古无人考究,却造就了秦淮河,成为了南京人称谓的“母亲河”。

秦淮河流入南京城时,在城东通济门外九龙桥分成两股支流,一股绕着南京明城墙外流过,作为南京的护城河,称外秦淮;另一股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称内秦淮。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而泮池是秦淮河风光带精华所在。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且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而秦淮河泮池为自然形成的半圆形河道,正合夫子庙的振兴学业之喻。我心想,我与南京人也有一拼,秦淮河涓涓流向长江,谁能说她不是下游地区所有人的“母亲河”?我小时候经常在黄浦江支流三林江里挑水的桶里就有从秦淮河里流来的水呵!

我们乘坐的画舫先是从文德桥旁出发,自西向东驶去,开船时速度较慢,就在泮池中荡漾。由于人少,我们四人占了二桌,我与熟悉南京史事的盛轩对桌,听他现场指点补充广播史料甚是开心,让我们有足够时间趁着暮光尽情观赏池中风光:一艘艘带有琉璃瓦顶棚的画舫并靠在一起,就象在水面上筑起了一片起伏着的豪华“宫殿”,低头望水中,暮色的余霞云彩与画舫宫殿以及北岸挂着红灯笼的石栏杆、“天下文枢”牌坊融为一体,将个泮池填得满满的,如同深嵌在深水中的七彩龙宫一样,此景色只有一个字可以描述,那就是“美”,美得我都忘了打开摄像机的镜头盖了。

开过泮池,就象进入大肚瓶的瓶颈一样,河道变得狭窄起来。画舫的速度显然加快了,此时,我既要欣赏两岸风光,又要拍摄录像,还要听喇叭里传出的导游词,我的眼神和耳神不够用了。先过的一个桥叫“黄公桥”,它处于大石坝街附近,据说当年是为纪念为纪念明初“三元及第”的安徽贵池人黄观而修建的一座木桥,1995年为与文德桥相呼应,改名为“文源桥”,寓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过桥后,右侧围堤被不知名的半圆形状的蓬松树冠而遮盖,靠近水面的树枝条随波摇摆,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扑面而来又一座桥叫“平江桥”,是以明代永乐年间平江伯陈暄的私宅地在桥边而命名。据说此桥很有来历,平时不对普通百姓开放,只有每三年赶考时为考生开放,以示国家对人才之尊重。而考生就在这座桥上接受搜身,以防止夹带。桥墩上有四幅浮雕,分别是“拜师图、求学图、访友图和赶考图”,再现了当年学子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

过桥后右拐就看到一尊青铜雕像,那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座雕像就坐落在白鹭洲公园的秦淮河水边。据说这个公园原为明朝开国元帅徐达家族的别业,也称徐中山园、东园、太傅园。盛轩告诉我,1924年修葺东园时,发现墙内有一块镌刻有李白“游金陵凤凰台”的石碑。1929年,根据这首诗中的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公园被命名“白鹭洲公园”。公园里有以山、水、城和林自成一体的自然风光,可惜我们只是走水观花,未见公园内真景,不胜遗憾。画舫过了“白鹭洲公园”又转向东水关,我的脑子里还在想那李太白的雕像,一个人日晒雨淋地站在河边,我突发奇想,何不在此建一个“白鹭阁”,建得可与黄鹤楼、岳阳楼等五大名楼相媲美,也让李太白在此有一遮风避雨居处,亦为公园增添一处美景,岂不一举两得。

画舫从东水关向西返行,此时一路河道两边堤坝和桥墩下方都被灯光照如白昼,船头如同在水波光影中穿梭。再回泮池近处,但只见:两岸房宇,雕栏画槛,楼亭飞檐,灯彩夺目。左右画舫,绮窗丝障,光闪珠帘,天下所无。曾听人讲过,与江南贡院隔河相望之处,原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艺妓院,明崇祯末年散文家张岱在《秦淮河房》一文中描写秦淮河的盛况:“画船萧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各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着人。”

难怪近代名家朱自清在《浆声灯影秦淮河》一文中对歌舫女之拒见,尽管他也知道“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然而他的内心感觉“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二十年代的文人雅士能够想到这一点是非常可贵,可让我折服的。然,朱自清却未从另一角度看歌妓,她们中的许多为生活所逼,更有许多卖歌不卖身、爱国惜义的才女。众所周知的“秦淮八艳”(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就是典例,她们并没有因为是烟花女子,而软弱无骨。相反,她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绝不输于那些须眉男子,她们的才学和气节,更让人敬佩。

让我想起年轻时喜看的越剧《桃花扇》中李香君“血溅定情诗扇、点染折枝桃花”爱情故事,读起剧中“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唱词,脑海中就浮现出当时秦淮河上的风姿绰约、香艳旖旎,赞叹秦淮人家依借好山水孕育出才女如水如钢的品格。这些故事,为如今秦淮河增添了多么传奇动人的文史趣料呵!美中不足的是,如今一路游秦淮河听不到房宇亭阁传出轻歌撩绕,风景虽美却少了些人韵气息,想去年游开封清明上河公园时,参与许多长设的仿古活动,堪为古筑美境增添了传统人文色彩,让游人从中增添乐趣、陶冶情操,很值得十里秦淮借鉴的。 

不知从何时起,河面扬起淡淡雾霭,悄悄地笼罩了我的思维。我忘记了此刻的我,穿越在时光隧道,追踪在旧时的岁月。南京,这座石头城,埋藏着多少古迹名胜,存积着多少文化底蕴。秦淮河,你见证了多少世间沧桑,承载过多少悲欢情感。六朝将士、才子佳人,虽已成过往人,然他们依旧活在金陵烟雨里,与十里秦淮共承传。此情此景,梦里似曾相识。或许前世的我,就居住于秦淮河边?! 

游十里秦淮视频(mp4格式)


(完)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国内游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