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小区院里有几株西府海棠树,五月,正是海棠花盛开的时候。当清晨雾气未散的时候,我徜徉在树下,品赏胭红点点的花蕾,嗅闻沁人心脾的幽香,陶醉在粉红娇柔的花枝丛下。

  此境中,吟诵起北宋文学家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诗,不觉对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称号、娇艳无比的海棠花,平添一层爱恋之心,而心神荡漾。

  此时中,又让我想起邓颖超怀念周恩来时所作《海棠花祭》中那段文字:“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海棠花开得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几十年过去了,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依旧从盛开至凋落,芳香四溢,盎然生机,那样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蕴含着开国总理的风韵,永远飘香在有良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里。

  有人会说,自古传“海棠无香”,为何本文却说“海棠有香”?这里恰有缘故。据说现代作家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提及“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并以此为三大恨事。亦有人追踪更早期名人的四恨、五恨,然而,不管多少恨,恨“海棠无香”亦罗列其中,甚至引申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成语词,可见海棠之扬名。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北宋那个年代的苏轼都说海棠“香雾空蒙”,为啥张爱玲要恨“海棠无香”?

       所以,查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一个科学根据,就是海棠分了“木本”和“草本”二个科目,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它们都是蔷薇科的植物,但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属苹果属,而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属木瓜属。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找到上述史料根据的同时,更现实是我的“亲闻”,我用鼻子靠近花瓣,居然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那样的清爽,那样的现实,令我冲口高喊:“海棠有香”。

  其实,不管是苏轼、还是张爱玲都没错,不管是“无香”,还是“有香”,都是指着不同品种的海棠花。然而,从古到今,很少有人从“有香”还是“无香”来评价海棠花?更多人喜欢欣赏其花色的雍容艳丽之中清新姿态,文人常将此花衬喻儒雅人物之尊贵品质;不管种植在庭园还是移植进盆中,都具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功能;还有人更加喜爱海棠花朵和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如川木瓜果实(贴梗海棠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酒石酸、磷、铁、钙等,是水果加工品、药用品上乘原料,具有舒筋活络、和化湿功能。所以说,海棠花周而复始地绽放和凋谢,组成大千世界植物链中的一支,都是上天造物予之恩赐,难道不应该得到人类倍加珍爱嘛?!

       记得六十年代我在上海读过一部名为《秋海棠》长篇小说,后来还看过同名改变的电影,讲述了被军阀毁容的京剧花旦秋海棠走投无路而自杀的悲惨人生,称作旧上海“第一悲剧”。也读过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所写的“秋海棠”的有名诗篇:“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常常被“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的意境所感染。但每当说起“秋海棠”,也让我对海棠花的开花日期产生迷惑:到底开於春天还是秋天?

       终于有一日,我读到一篇有关种植海棠花的技术性文章,方知“秋海棠并不是海棠。海棠是木本植物,小乔木或灌木,蔷薇目,蔷薇科,苹果属。秋海棠是草本植物,葫芦目,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相比之下,海棠花的名气比秋海棠要大。可若论起姿容美貌,秋海棠却毫不逊色……秋海棠的花卉也散发淡淡清香”。传说秋海棠为古代恋人相思的泪水所化,我却不喜欢它的这种比喻,也许是与《秋海棠》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所致。

      人不也类似海棠花吗?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人,也不管是哪种文化程度或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会有各自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生理特点。就象钟爱“有香”或“无香”海棠花一样,对待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甚至由于生理原因丧失生活能力的人都应该给以真诚,就象坦然接受自己有缺憾的人生一样。这个世界上,需要不同特长、不同性格人的组合、优缺点的互补,才能够编织出一幅斑斓色彩、和谐社会的图画,使社会的发展更趋于完美。再细细想来,有“香”和无“香”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有“香”未必完美,无“香”未必不完美,人为何非要对有“香”点以苛求呢?

       当今,央视正热播《海棠依旧》电视剧,剧中以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年年依旧绽放为故事主线和主题卧笔,生动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那种“仁爱待人、善解人意和大爱人民”伟大精神的依旧深深地怀念和世代传承的情感。以花喻人,展现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仁爱、牺牲和宽容”和共产党人“磅礴的理想主义、真心为人民服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想必,海棠花的名气也会得以升华和绽放得更加美丽!

  难道这不是海棠花对我们领悟人生、处事待人最好的启示吗?!

  我爱有香海棠,也爱无香海棠。



 

(完)

返回“博文”目录

返回“其它杂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