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原创:香薷 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yMRNj0Ad_7w9dOFszf6jFg

当下正是户外繁花似锦,室内冷若冰霜的季节,而现如今人们大多数都在过着早晚难见太阳的“久居室内生活”,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快节奏的工作,也可能是复杂多样的室内活动,还可能是异地它乡、无从破壁的人际交往。

《黄帝内经》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长时间的室内生活定是离不开“立、坐、卧、视”这几种动作的,这也是现代人普遍脾气虚弱,肝肾不足的原因之一,而且久居室内,缺少运动,缺少日照,缺少激活阳气的开关,也催生了许许多多阳气不足、寒湿内蕴体质之人,而此类人群在当下这个季节就会不太好过,比如腰痛、膝盖痛,走路容易扭脚,风一吹就头疼,遇冷尿频,白带如水样,前列腺炎复发等就都开始找上门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张仲景的“甘姜苓术汤”,看看医圣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此方仅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温肾散寒、健脾除湿之效,是治疗寒湿困阻下焦的经典名方。它是《三因方》中的除湿汤,也是《圣惠方》中的甘草散,汤本求真用其治疗夜尿频数;吉益东洞用其调理女子心悸,男子精泄……古往今来,学习它、应用它的名医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经典方剂。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组成: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罗博士的推荐用量:炙甘草10克、生白术15克、干姜20克、茯苓20克。

我们先来想想“肾着”究竟是什么意思?古人用字是很讲究的,“着”这个字有四个读音“zhe、zháo、zhāo、zhuó”,用在此处应该怎么读呢?

当我们用这个字表示目的达到有结果时,常读“zháo”,比如睡着了、着凉了;当它读“zhāo”时,一般同“招”,比如下棋时常说的“高着儿、支着儿”;着读轻声时一般多跟在动词后面,比如听着、跑着;此三种都不太符合此处的语境。而读“zhuó”时,一般表示接触,比如附着、着陆、穿着打扮,如果此处读“zhuó”,那么,大家想想肾脏应该“着”了什么呢?

没错就是水湿。“其人身重”为什么自己会觉得身体发沉呢?其实,这就好比棉花吸水一样,水湿越多,棉花越重,而这水湿多到什么程度呢?自己觉得腰部冷得就好像已经坐在了水里一样。而“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则是在传递“病位信息”,在解释为什么是“肾着”,而非“脾着或脾肾着”。

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就曾解释过,若“饮停于胃”则会出现小便不利,渴的特征性表现。小便的次数一般不会改变,而是影响了“水液吸收利用”的功能,导致体内缺乏“有利用价值”的水,故而这样的人群会出现“排尿次数如常,但容易渴”的表现。

而水湿困阻下焦的情况则不一样,因胃中无饮,则饮食状态没有改变,津液能够上承口腔,故“不渴”,而寒湿在下,影响了膀胱气化,故而出现“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