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圆力/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ThPEJ8J77Le2EnpjqNJg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今天这篇文章不能说是完全为年轻人讲的,但也是跟现代年轻一辈有很大的关系。如今,90后基本上已经肩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了,工作自然是很拼命繁忙的。但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状态不是很好,乃至于影响工作。


具体表现为:体型没有以前好了,不是胖就是瘦;总是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爱感冒,气温一发生改变,您肯定是最先中招的那一批;心胸动不动就觉得发热;还有,容易闹肚子、容颜早衰、思绪混乱、记忆力下降、皮肤粗糙等症状。

很多人看到这就心想了,这哪是病,分明就是“不想上班综合征”。哎!这您可就说错了,虽然我们不想工作的时候也会“浑身难受”,但这些症状可不是应该出现在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人身上。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呢?一起来看看医案吧。

医案(一)

这个是张锡纯的医案:从前有个人叫李登高,山东恩县人,32岁。年龄也不大,搁现在勉强也算是个90后,这个人在天津河东瑞安街住,以拉洋车为业,是个干体力活的。那这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呢?是怎么当上这个医案的主角的呢?

原来是这一天他“腹中觉饥”,就是这天他肚子觉得饿,但是有活来了又不能不拉,所以饿着肚子也要拉,没有时间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饿着肚子给人拉洋车,奔走了七八里地,然后得了这个病。

具体什么症状呢?首先是呼吸短气,就是觉得呼吸有点吃力,好像气有点不够似的,你要使劲才能够的着这股气。还有,这个人“心中发热,懒于饮食”,就是没有胃口,不爱吃饭。这代表着他是脾胃受伤了,当一个人正气不足,脾胃之气无法运化食物的时候,他的受纳功能就会出问题,就是不想吃东西,懒于饮食。然后是肢体酸懒无力,没有劲儿,就是慵懒的那种感觉,没有力气,不是那种生龙活虎的状态,具体点说就是星期一早上的状态。再加上稍微一运动就觉得“气短不足以息”,就是稍微一运动气就更急促了,呼吸更有点吃力了,这说明心肺功能下降了,功能没有那么强了。

这人好歹也是干体力活的,老是这么躺着怎么能行呢?还得工作,养家糊口,张锡纯也是出于此等考虑,便用了补中益气法。将药熬好后,然后一大盅给他喝下去,“将药连服两剂,诸病脱然痊愈。”

医案(二)

有的人看了这个医案好像感觉也没引起什么共鸣,毕竟现在很少有这种劳动量这么大的体力活,那我再简单说一个身边的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这是我朋友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发生在他婚礼过后的蜜月旅行上。在旅行过程中,朋友突然病倒了,感冒、胸中发热、上吐下泻、浑身没劲儿、也不爱吃饭。本来应该是一场非常幸福的旅游,结果只能在宾馆养病。

后来,他想起我来了,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简单分析一下,便发现我这位朋友也是和那位车夫一样,是过于劳累之后产生的病症。

您想,结婚自然是比较劳累的,忙前忙后,大事小事都要操心,有时忙起来连饭都吃不上,所以自然就伤到了脾胃,再加上婚礼过后立马就启程旅游,肯定是舟车劳顿,结果就导致中气下陷,而出现这些病症。于是我让朋友赶紧按照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方熬药: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吃了几付之后,病便有所好转,紧接着又巩固了几付之后,他们小两口又开始了甜蜜的旅行。

其实,大家看了这两个案例之后,应该有所察觉,实际上这个病症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在劳累且腹中饥饿或者饱食之后,简而言之就是过劳加伤脾胃,其实不光是医案中的情况,平时我们工作忙的时候也是顾不上吃饭,同样也会导致中气下陷。问题来了,这个中气下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呢?这个补中益气法和补中益气汤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中气下陷及其表现

中气下陷其实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

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是闹肚子。还有,您想,脾气一虚,它的运化谷食的能力自然也就弱了,所以这个人就更不爱吃饭了,您也可以把饮食这部分当做一个小循环,不按时吃饭——脾气虚——运化失常——懒于饮食——气虚下陷。

这些症状都比较好理解,关键是怎么解释这个心中发热。明明是气虚,再怎么说,也得是寒证比较明显吧?实际上,说起气虚发热,古人跟咱们一样,也是有点懵。不过,补中益气汤的创始人李东垣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咱们可以把这个脾胃之气想象成一个气球,这个气球正常的时候,是不是气很充足?气充足的话就可以浮在人体的正中央,完成它的使命。但若是哪一段时间,您老是饿着它,或者撑着这个气球,那气球就有可能泄了气,慢慢下降了。降到哪呢?下面自然是肾所在的地方。这个肾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既然你扰我清静,那我干脆就占领你的地方,肾火便跑到脾胃应该在的中焦去,所以就形成了发热的症状。

那除了防止自己过于劳累之外,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呢?其实,脾气虚日久,久泄久痢,久病体虚等都有可能导致中气下陷的发生,大家需要多注意。


补中益气

很多朋友读到这,也还是不知道为何这个补中益气汤能有如此之神效,那我就简单为大家说一说吧。

其实上面两个医案大家看着是挺相似的,但他们却大有不同,张锡纯和李东垣虽然都是补中益气,但张锡纯补的是大气,而李东垣补的是中气。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有什么区别呢?

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

这里也不讲太复杂,主要可以从症状来看,大气下陷的主要症状强调在气息上,也就是心肺功能上。而其他干渴、满闷等则是作为兼证。中气下陷则强调的是内脏下垂,气虚发热,脾胃气虚的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换句话说,中气虚也会让人气短,但是大气下陷时气息进出的状态恐怕要更严重。但也不是说这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中气下陷严重涉及至心肺了,中气下陷也会转换为大气下陷。

其实张锡纯的升陷汤也是受启发于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和补气,而补中益气汤则比升陷汤要全面许多。

方子里面的人参就不用说了,这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这个生黄芪来固表。

如果把黄芪用蜜给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

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知道,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你如果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黄芪,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很容易生热。

然后是方子里的炙甘草。炙甘草是补脾胃之气的,那么既然是要补气,为什么方子里面还加上了陈皮呢?原来,这个补气的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则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最后,当归补血,因为气血互生嘛,补血相当于补气。再加入升麻和柴胡,把这个气升上来,这个方子就比较完整了。

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除了升麻和柴胡之外,都是性温或甘温的,这怎么能治疗发热呢?这其实就涉及到“甘温除热”的理论了。

所谓“甘温除热”,不是因为补中益气汤中的人参、黄芪、当归、甘草等能直接除热,而是它们能辅助正气与邪战,邪去即热退。当然,也不是所有发热,都能用甘温来解决,只有虚证发热的时候,大家可以用一用。

其实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但药是好药,为了防止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不该吃,这里给大家一个规范。

1、症有虚象:或乏力、或头晕、或多汗、或心下空、或久泻、或不是因实热的尿频、或常恶风且易感冒。若有气短感,则最为典型,即中气下陷证。

2、形有虚象:或面色晄白、或苍白、或萎黄、或体胖而气不足、或消瘦而气不足、或语怯等。

3、脉有虚象:或弱、或细、或数、或弦、或芤、或略大。

4、舌有虚象:或嫩、或淡、或瘦、或胖大、或多齿痕。

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备上述四方面之二,便是补中益气适应证。

虽说补中益气汤能治疗的范围很广,但是秋季养生还是不能马虎大意,否则要白白受中气下陷的罪,那可真是不值当。

秋天好好养生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好了,关于补中益气汤以及中气下陷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还对哪些中医基础理论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