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原创:香薷/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KZg4jHU_ZqAo102pcFSylA

“妈妈,我起口腔溃疡了!”
“是不是课业太多,上火了?”

“老公,我额头冒痘了,怎么办呀?”
“是不是榴莲吃得太多,又上火了?”

“唱歌啊,不行、不行,这几天上火,嗓子肿了。”

好像我们每天都在跟各种各样的“上火”打交道,学习工作压力大会上火,吃的辛辣油腻会上火,连续的上网熬夜也会上火,可是这样的“火”您知道应该怎么灭吗?

孙悟空用水泼不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想必您手中的“清热药”也解决不了日常所见的上火症状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就最常见的“上火”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一、“上火”

要想灭火,就需要知道火从何而来。

“火”是人体正气之一,中医称之为“少火”、“真火”、“命门之火”,这种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生阳化气的功能,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火”。

火是生命之火,那大家一定会想“生命之火越旺越好”,所以,潜意识下大家都会吃一些生火之物,做一些损伤“肾水”之事。

而生理与病理的变换,就像打破生态平衡一样容易,当您一旦增加了某一种“物质”时,克制它的物质就会表现出“不足”的状态。

体内过多的“火”,失去了制约和调节,浮炎于上,同样也会损害身体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上称之为“壮火”、“邪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上火”了。

所以,“上火”也是有虚实之分的,一味的清热泻火当然解决不了所有的“上火”问题呀。这就好像“治水”不能全靠“堵”,治“火”也一定不能只用“泻”法。

二、怕“上火”,我们要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提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的压力、饮食习惯、气候环境下,有些人已经开始爆痘、口腔溃疡、心烦睡不好、眼屎泛黄、牙龈出血、喉咙痛、嗓子痒出现了“上火”的症状,而有些人依旧肤白貌美,元气满满呢?”

原因在于他们体质不同。

这就好像一起在雨中参加军训的孩子,有些体质好的,洗个热水澡就没事了,有些却患了重感冒。难道这要归咎于那场突然下起来的雨吗?不能吧,我觉得调整体质才是问题关键。

上火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怕上火,我们就要从体质下手,避免自己成为以下五类人群。

三、五类人群

1、贪吃之人易上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这段看似很像绕口令的话,就是古人给予我们的饮食上的指导。上文我们说了,机体生理之火是“少火”,过多摄入温热之物后“少火”就会变成“壮火”,而“壮火可以食气”、“壮火可以散气”、“壮火还可以使机体气衰”。

所以,以后大家再遇到:“我又吃了xx上火了”,那以后就少吃些xx。

因为,您的脾胃功能有些差,没办法将此类食物顺利转化成可以被机体利用的“少火”,而是积存在内成了损害身体的“壮火”,这股“壮火”上炎于心就会心烦、溃疡;上炎于肝就会目赤、眼眵(chī)增多;灼于胃内就会口臭、牙龈肿痛、出血;下注膀胱、大肠就会便秘、排尿灼热。

此时呢,我们需要一味芦根饮来帮帮忙,它可以清降胃火、除烦止渴。

《玉楸药解》言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烦下食,治噫膈懊憹。”

芦根,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您或许真的见过,它就是芦苇的干燥根茎,它味甘,性凉,归肺胃经。单用一味芦根浓煎(干品20克,鲜品加倍),频频饮之就可解胃中积热之困(《肘后方》)。若偏于牙痛、牙龈出血者可加蒲公英;出痘明显者加金银花;便秘者加玄参。

2、阳气虚弱之人易“上火”

阳气虚弱之人不是应该像“林妹妹”一般柔弱吗?怎么还会上火呢?

《景岳全书》谓:“虚火之病源有二,盖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此病源之二也。”

这样的“火”是身体虚弱,缺少制约之力,而内生的一股虚火。打个比方来说,这样的“火”,就好像“年龄很小的孩子”,若他有家长、老师的教育可以成长为很优秀的青年,为社会所用,若那份管束缺失呢?这个孩子就极有可能变成调皮、捣蛋的“熊孩子”了。

治疗像这样的“虚火”的办法当然是“补足那份管束,补上极其缺乏的阳气”。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就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他选用味甘性温的补益之药来治疗这样的虚热之症。

那阳虚又“上火”的人,一般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一起看看:

咽痛牙疼案

一老妇形盛面赤,自云火体,动则上火,眼鼻口中冒火,咽痛如裂,牙疼,手足心热甚,久治不效,殊以为苦。万氏细诊之,其人虽火大而从不欲饮,得冷反难受,多年来,大便日十余行而溏,且难禁,极度乏力,腰痛尤甚,舌胖淡嫩脉弱。其气虚之象甚著,而前医药多寒凉,宜其不效。遂诊为脾虚阴火证。

予补中益气汤(党参与洋参、生甘草与炙甘草同用)去当归,用银柴胡,加山药、莲子、石斛、桔梗,兼护脾阴、保肺气,三剂咽痛除,诸火尽消,气力增,继服一周而多年痼疾得愈。

——《名老中医经验集·宣导寒温内外统一的万友生》

患者患病多年,每日泄泻十余次,还很难排净,舌淡胖,脉弱,这是很明显的脾阳虚之症;而自述的“火体”、“口鼻冒火”,咽喉、牙齿疼痛等症则为虚火所致。所以,治疗上当补中益气以治其本,阳气充足则虚火自除。

3、阴虚之人易“上火”

阴虚即水不足,水不足无以制火,故阴虚则热,阴虚之人易上火。

朱丹溪说“肥人多湿,瘦人多火”。很多看似身材瘦瘦小小的人,我们都会以为她们定不怕热,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体型之人,常为“阴虚体质”,他们往往舌红,脉弦,食欲不错,但不易长肉,情绪亢奋但容易心烦,爱喝水,有腰酸的小毛病,走路时间长容易足跟痛。

此类人群“上火”时,可以喝些熟地黄以滋肾水、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本草纲目》言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

4、五志过极皆化火

“怒、喜、思、悲、恐”是为“五志”,也就是对于我们丰富情感的一种概括。

五志过极皆化火也就是说,情绪的过度表达都是对身体的伤害。如果这么说,大家没办法感同身受,那大家试想一下:

同样开车为什么有些人会“路怒”?范进中举后为什么悲剧就随之发生了?相思成疾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现在流行的“强迫症”,说白了,不就是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的“恐”吗?生怕出错。

其实,任何情绪的过度表达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损害,我们应该学会“和解”、学会“放下”,实在想不开的时候,不妨吃些“逍遥丸”,让它替您来“疏肝理气、解郁散结”。

5、吃些补药就上火

为什么会有人吃了补药反倒“上火”呢?

其一,那就是补药用反了,本是阴虚内热,吃了一堆甘温补气之药,当然会上火;其二,因为体内素有痰湿,瘀血未除,此种情况要么当化湿除瘀,要么当缓消缓补;其三,脾胃虚弱,虚不受补,此类人群其实是更应该补的,但需要先调理脾胃,然后再缓缓地补。

6、“术”与“道”

好了,五类人群这说完了,怕上火,您知道要怎么办了吗?

其实,罗博士常说:治病之法是为“术”,蕴藏在生活中的智慧才是“道”。所有的治“火”之法,都要基于真的出现了“上火”之症,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心态上的平和,恬淡,灭火于无形,那也许才是真的“道”吧!

酷暑的午后,烹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赏一首宁静的乐曲,暂时将生活的琐碎搁置一旁。让微风吹散疲倦,拂去失落,给你一份惬意与欢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要学会淡然处之,行到水穷之处,或许就是,坐看云起之时。

这样的生活态度,才是那杯真正不上火的“清心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