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圆力/罗大伦频道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deg2JiepTwmj_pmBMjPhYA

“中医基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中医,让大家跳出“只求方,不学医”的怪圈。我们会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现象来为您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您对中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一提到关于肝的疾病,您首先会想到什么呢?大部分人肯定会说是脂肪肝、酒精肝、乙肝之类的。没错,这些病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确实是挺高的,但您听没听过另一种肝气不舒导致的肝病?

这种肝病发作起来,患者自觉会有气从小腹往胸咽处上冲,像是有一头小猪在体内奔跑一般,还会有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等症状,甚至乍寒乍热的情况也会出现。您可能会好奇什么病这么奇特啊?别急,看完医案,我再给大家揭晓答案。

医案(一)

这个是曹颖甫老先生的医案:

话说啊,曹老先生曾经给一个妇人治病,正巧赶上仇家上门挑衅来了(予尝治平性妇,其人新产,会有仇家到门寻衅)。这些人打砸谩骂,声音非常大,直接就把这个妇人给吓坏了(毁物谩骂,恶声达户外,妇人惊怖)。

吓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妇人就自觉小腹有一块东西瘀滞在那里,十分难受。一开始妇人并没有理会,但没想到,数日之后硬块变成两个了,一大一小,且时上时下,令人痛苦不堪。(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二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

曹老自然是不能不管,便给予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2剂之后症状便有所好转,后又投以奔豚汤,2剂而消。

很多人看了这个医案之后吓坏了,这到底是什么病啊,一上一下的,这么吓人?其实,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说的肝气不舒所导致的病症——奔豚证。

说奔豚证之前,还是先来说说这个肝气不舒吧,毕竟肝气不舒分为肝气郁滞和肝气上逆,分不清楚可不行。关于肝气不舒,摆在大家眼前且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肝气不舒?

肝的“性格”特点

首先要知道我们体内的肝是刚脏,这里指的是肝具有刚强急躁的生理特性,而且肝内寄相火,主升主动。这是什么意思呢?您可以理解为肝就是一位粗犷好动、豪爽外向、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英雄好汉!

而且,肝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肝属木,木即是树木,树木都是笔直的,所以肝也是,肝性子喜欢舒畅,而不喜欢抑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条达而恶抑郁”。

这句话其实既反映了肝的特点,又点出了肝的弱点。肝既易升动太过又易郁遏不畅的双重特性,决定了肝的病理状态必然会出现太过或不及两种病机演变,从而产生肝气逆、肝气郁两种证候。近代名医秦伯未论述了肝失疏泄有作用太强和作用不及两个方面,他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 “肝气(肝气上逆)与肝郁相反,肝气证是作用太强,疏泄太过,故其性横逆; 而肝气郁结是作用不及,疏泄无能,故其性消沉。”

张珍玉教授集前贤卓见,征之于临床,对两证症状特点、治法方药做了全面阐述,指出:“肝气逆有上逆、横逆(横逆胃气,导致胃气上逆)之不同。上逆则头目眩胀,横逆则吞酸呕吐,气逆于中则两胁窜痛,急躁易怒。而肝气郁则胸闷叹息,两胁不适,情志抑郁。”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肝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咱们就接着回到医案,看看这个奔豚证。

肝气上逆的奔豚

那奔豚证属于哪一种呢?很明显是肝气上逆。为什么?咱们慢慢说。相信大家第一眼瞅见这个病的时候一定好奇这是个什么怪病?奔豚,“豚”就是小猪的意思,“奔”是奔跑的意思,这“奔豚”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这患者感觉从下焦有一股气,像小猪一样在体内往上跑,直接往上冲,这种状态叫“奔豚证”。

奔豚这种病您看着好像稀奇古怪的,实际上中医很早就论述过这病,《黄帝内经》说过,《难经》说过,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说过,所以古代很早的时候对这病论述得就特别详尽了。

奔豚之症状

这种病的特点是患者会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气从下边的腹部往上冲,直接经过中焦冲到咽喉这,冲的时候容易肚子疼,然后胸闷、气急,冲到上边容易头昏眼花,有的时候冲过以后身上会抖,那种惊悸的感觉还是比较突出的,有时候会伴有腹部疼或者胸中疼,有的患者感觉这气冲到胸中疼的堵在那了,上不去了,非常难受,慢慢再往上走就解掉了。

这病大家听着很奇怪,是不是就中医有论述呢?不是,西医也有。像这种病症在西医里边大致属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及其蠕动亢奋或者痉挛等等,都会导致这种情况。有时候有些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医案中奔豚证的病因,相信大家也很清楚,就是因惊恐忧思损伤了肝脏,然后肝气冲逆而上导致的。那怎么治疗好呢?医案中也有答案,那就是奔豚汤。

奔豚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其组成是: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这个方子具有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气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肋疼痛,噫气呕呃。

这个方子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有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的作用,配伍上苦寒的黄芩,下肝气清郁热。而当归、川芎、芍药的目的是养血调肝,益肝体以制肝用。葛根、半夏、生姜升清降浊,和胃降逆。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与芍药相伍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肝脾两调,则气冲腹痛、往来寒热等症自愈。

到这里,关于奔豚证,还没有说完,其实奔豚证的病因不只有肝气上逆,还有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而发为奔豚。还有反转?这么刺激?确实,咱们就来稍微了解一下吧!

医案(二)

这是孙朝宗老师的医案。

吕某某,男,80岁。通经史子集,任教多年,善健谈,耄耋之年尤喜医学,为人治病,多有奇中,余甚慕其雅博。患感冒服复方阿司匹林,因发汗过多,几致于脱,后觉脐下悸惕不安,甚则有脐下之气如拳上撞之感,发则有恶心感,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自服香砂六君丸,金匮肾气丸,虽有效而病不除,前来商治。余诊其脉,虚软无力,观其舌,质淡苔白薄。余打开《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症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主之”呈之。吕先生看后,拍案大声云:“大哉!仲景真乃中医之圣人也。”处方:云茯苓40克、甘草10克、桂枝20克、大枣15枚。

这个奔豚证怎么看上去和上面那个医案不一样呢?不一样就对了。这里吕先生服药后发汗太过,而汗为心液,发汗过多则心内容易空虚,心火衰弱,肾水易冲(类似以前讲过的心肾不交),而脐下动悸则是肾水想要造反去攻击心火的预兆。

为什么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呢?这里说一下,这个方子的主要目的是补火土而伐水邪。方中茯苓泄水以伐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煎药的时候用甘澜水,扬之无力,全无水性,是取其不助肾邪的目的。

那不对啊!《伤寒论》里有说:“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这句话里,奔豚怎么用的是桂枝加桂汤呢?这怎么解释?

这句话说了个啥呢?其实就是说这个烧针啊,也就是温针,温针取汗属峻发汗法,针灸处应当避免寒气,如果调护失宜,被外寒侵袭了,火就会郁在脉中,血液也不流动起来,就成了结核肿赤之患也。说白了就是出汗伤阳,然后受了点寒气,引动了下焦的寒气,而发为奔豚。

那应该吃点啥呢?就是这个解肌散寒,助阳平冲的桂枝加桂汤,这个方子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其实差不太多,唯独用法上有些不同。如果气冲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汤,如果气冲而小便不利者,则用苓桂甘枣汤。

关于肝气上逆以及奔豚咱们就先讲到这里了,下次咱们接着讲这个肝气不舒,不过咱们要讲的可是大名鼎鼎的肝气郁滞,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