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原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77554138753037#_0
​​
“85%的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朋友圈里微商风生水起,连带着“酸性体质”也跟着再火了一把。

微商们一边打着“酸性体质致病”的旗号吓唬你,一边拿出碱性产品“关心”你,让人在左右为难中掏了腰包。

 

酸性体质是否真的这么可怕,碱性食物到底有多神奇?熊小知(微信内搜索“生命时报”关注,每周日准时更新)今天就为你揭开内幕。

吃下去的碱性食物去哪儿了

食物酸碱性的提法,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当时研究食品化学的学者,将食物燃烧后剩下的残渣溶于水,再测酸碱度(pH值),以此分析食物中的矿物质成分。

 

但是,吃下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跟空气中一把火烧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举个例子:

你吃了一口碱性食物。

在口腔遇上了中性偏酸的唾液(pH值6.0—7.5),没有受到影响。

在胃里遇到强酸的胃液(pH值1.5—2.0),混一混变成了酸性。

继续前进,到了小肠,跟小肠里的消化液混一混,又变成了碱性。

在小肠和大肠被消化成各类营养,吸收进入血液。

按照“酸碱平衡理论”的说法,碱性食物此时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去改变血液pH值,把你变成“碱性体质”了。

然而真相是:人体的血液具有稳定酸碱值的缓冲功能,血液pH值始终维持在7.34—7.45之间,所以你本来就是碱性的。吃下去的那些碱性食物,根本做不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