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文章来源:大伦育儿说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88280615&ver=1&signature=ZlqCWwEmGo3SbSWcLkRLWqFJsq5fulBSZhL2QmNMZM0mopnNP5*HQTuQsbwiSz2HMEPLc*psBPkmgKx4ZE4ioHycxn9HF5Rrvk3-oumN*5lbLWtk-lyf2ow4auQKJTaW3hh8H4Yu7yUF4KY6bY-q2B-YQbMtAm*fJGyIPPQnSg8=

六味地黄丸在中国基本上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了,如果做个调查,估计就可以发现它是中医方剂里面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方子,但是虽然名气这么大,可老百姓还是不大清楚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服用它。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个名方。

儿科专家钱乙创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钱乙创的方子,在他的书里叫“地黄丸”,后来由于使用地黄的方子太多了,于是就叫了六味地黄丸,因为这方子里的药一共有六味。

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个方子也不是钱乙凭空想像出来的,这方的原型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崔氏八味丸,这崔氏八味丸由于出现在《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中,所以后世称它为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注意,这个金匮肾气丸可不是现在各个药厂生产的“金匮肾气丸”,现在药厂生产的是在原来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车前子、牛膝两味药,实际上这个方子的名字叫济生肾气丸。)

我们的钱乙是儿科专家,他觉得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再补阳了,所以就把这金匮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给去掉了,结果就剩下了六味药,它们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了。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政府部门要有个合理的结构,同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把各位将帅安排得当,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胜仗,而六味地黄丸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

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让我们来通过六味地黄丸的份量安排来看看,它到底是调整人体哪部分的吧。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奥秘

六味地黄丸方子里面的每味药的份量的分配是相当讲究的,它们分别是:

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此比例通常不轻易改变)

这么一看,这个战阵的队列排布就清楚了,首先,站在中军位置的是大将——熟地,他长得黑黑的,大块头。它领的兵那是最多的,有八钱之多,也就是说,这里部署的兵力最多,那么这个熟地是干嘛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