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文章来源:天元养生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9538fe0101b7ey.html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alt


那么,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呢?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节气妙 养生重在“藏”

大寒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大寒的起居养生:大寒的气候特点是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因此,要注意在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特别是太阳没出来之前的空气质量和室外气温都不适宜运动。此外,大寒的早晨气温过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建议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搓脸等。或者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

大寒的饮食养生: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还可多吃点黄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由于大寒时期又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节日食物,此时还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也可多吃点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还可多喝点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

精神调养

“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在大寒时节,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大寒御寒温补培元

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就是二十四节令中的“大寒”了,冬春交替将以此为分水岭。

寒极则温热渐生,大寒一过,立春随来,天气转暖。因而,在这冷若冰霜的时节,如何为你的健康“保暖”?

就时令养生来说,此时乃进补佳期,在饮食调养方面,应选择“温补路线”为我们的健康储能。

封藏之季,应时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天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罚其本,坏其真矣”。

中医把人与自然界看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正如养生家云“人身小天地,天地大宇宙”,认为世间万物,都生活在大自然的藩篱中,皆随春、夏、秋、冬的更替以顺应“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变化,应时而生长,又应时以寂灭。

大寒则寒气笼罩,雪覆冰封,万物凋零,一派阴寒之象,万物皆封藏蛰伏,人虽不像其它动物有“冬眠”习惯并以此来减少能量的消耗,但寒盛之期则阳气亦潜藏于体内,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热量来抵御寒邪的侵袭。

敛阴护阳,养肾防寒


民谚云“去寒就温,百病不生”,冬季的气候特点以“寒”为本,大寒乃“寒气之逆极”,寒盛则人体活动相应减少,人体代谢水平降低,中医讲“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即是此理,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大寒为最高,是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等许多疾病的高发阶段。

冬季又是肾的主季,冬季肾气最旺。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除了衣着上应该穿得严实、暖和外,也可进行浴足,《千金要方》说:“冬季洗足而卧,则无冷病”。

大寒时节,民众可选“御寒浴足方”进行保健。

方法:取艾叶50克、生姜15克、川椒10克,开水冲泡浴足30分钟。

阴精蓄积,僻邪不至


大寒时节,寒冷盛极,人们活动减少,这是适应节令的养藏行为,房事活动也不例外,以“蓄积”为原则。

古语云“夫精者,身之本也”,“善保精者多高寿,过损精者必早衰”。中医认为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其中尤以精血充沛为根基。

大寒是藏精的好时机,与冬季养藏之性相吻合,因为冬季阳气渐衰,性欲相对减少,有利于藏精而不是泄精。

若大寒房事过多,则徒伤肾气,正所谓“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