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章来源:雏凤清音
原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61108035043816#_0

​​马伊琍最新爆料,女儿们“嫌弃”她,让她赶紧谈恋爱去。原来,离婚后,她状态一直不好,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却早被女儿看穿。

女儿们心疼她,鼓励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大女儿想妈妈找个帅的,小女儿想妈妈找个宠她的。女儿还懂事地说:“你不用担心,你开心了,外公外婆才会开心,我们也会开心。”一心希望妈妈开心,这样“开明”的女儿,真不多见。

而这样开诚布公的温暖支持,是从马伊琍一次偶然的“示弱”开始的。

1、妈妈,不要逼自己做“超人”

马伊琍和文章刚结婚时,也是人人称赞的甜蜜爱情。大女儿取名“文爱马”,当时更让无数人艳羡。谁知就在马伊琍二胎期间,“周一见”事件曝光,文章出轨姚笛实锤,马伊琍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马伊琍的态度时,马伊琍终于发声:“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此后,两人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破镜终究难重圆,2019年,两人还是官宣离婚了。

文章写道:“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

马伊琍写着:“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撼,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话很美,但离婚到底是伤筋动骨,伤口撒了盐,心头落了雪。

留给别人的是漂亮的转身,留在心底的黑洞还要自己一点一点去填补。

离婚一年后,马伊琍不再讳言,谈起了离婚后的那段时间。她背对着镜头,背影有些落寞,低着头,若有所思。

“最近这一年,是我最最最糟糕的时候。”

每天躺在床上睡不着,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特别低落无助的时候,她也会找亲人朋友倾诉,直言自己现在特别不好。

但真正治愈她的却是两个女儿。

她坚强惯了,不愿意在孩子面前展示脆弱,总是装作若无其事,和孩子说说笑笑,极力装出“我很OK”。直到有一次,她实在太累了,才和女儿坦白:“对不起,我现在没有力气照顾你们了。”

没想到的是,女儿的一番话让她瞬间泪目。

“妈妈,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点都不好。”

“你以前在咖啡厅聊天,上窜下跳的,现在都不说话。”

原来,再努力的强颜欢笑,也瞒不住真正关心你的人。

一次无意的示弱,让马伊琍看到女儿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也让马伊琍明白:诚实地承认自己的力不从心,不故作坚强,或许才是一家人最舒适轻松的相处方式。

妈妈不是超人,她可以软弱,可以哭泣,可以向孩子求助。

就像李玫谨教授所说:“父母可以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短处,比如,我身体也不好了体力也不支了,工作的压力也很大,我自己都挠头,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管你了,我觉得你应该管好你自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到一个名词“good-enoughmother”,意为足够好的妈妈。而这个“足够好的妈妈”,被国内的心理学家翻译成“60分妈妈”。不必强迫自己做“完美妈妈”、“超人妈妈”,卸下“完美”的重担,做一个开心的60分妈妈已足够。

2、妈妈“会示弱”,孩子更出色

“示弱效应”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效应。示弱,并不意味着低三下四。它的本质,是以柔克刚。

“国民媳妇”海清,家里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小暖男”。儿子蛋妞从小就非常独立懂事,自己写作业、给家人做简单的早餐、帮妈妈拎包。亲手给妈妈制作礼物......

提起对儿子的教育,海清说自己有独特的育儿方法:通过适当的示弱来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从4岁就开始有意识的锻炼他的自主能力,先是简单的家务、自己背书包等力所能尽的事,后面,海清故意“示弱”,逛街时说累,儿子听了,二话不说帮妈妈拎袋子包包。学习上,得知孩子帮别的同学补习,海清便撒娇说:“你也帮帮我吧,我数学不好英文不好,还没学过物理化学。” 有这种“无法依靠”的妈妈,蛋妞变得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学习上非常自律,不用妈妈操心;生活中又很有责任心,愿意帮助同学。

学会对孩子示弱,是父母的育儿智慧,是父母立足长远、适当放手的过程。

它不会破坏家长的权威,但可以避免“碰硬碰”带来的伤害。

陶虹曾有一件特别想不明白的事:女儿一直不喜欢玩积木,她想尽办法“引诱”都没能成功。可古怪的是,如果她不在场,孩子就玩得很起劲。后来,她才想明白,不是她不爱玩,而是家长搭得太完美。孩子害怕搭不好没面子,所以不愿意和父母一起搭积木。

陶虹想明白后,就和徐峥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一会把桥弄断,一会把楼弄塌,还故意大声说“大人也会犯错呀!”孩子听了眼睛一亮,立马来了兴致,自信地搭起了积木。

这事让陶虹特别感慨:“原来父母越能干越厉害,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敢尝试,拒绝面对失败。”

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父母似乎就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就应该是“听话”的,要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决定。但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心理上的弱势”,要么在沉默在爆发,叛逆到底,要么习惯事事由父母决定,变得懦弱没有主见。

席席老师特别想说: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自己作为父母和成人的优越感,那么你就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示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激发孩子成长的潜力、点燃孩子内心的力量,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独立自主、更有担当。

3、太“要强”的妈妈,会压垮孩子

生活中,有些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帮孩子规划好一切,不顾孩子自身的意愿,固执地掌控着孩子的学习生活。

《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妈妈,就是其中的典型。从小到大,齐明月稳居班级前5名,一直是个“乖乖女”。但齐妈妈心中,只有第一名才值得夸奖,她从来没有给过女儿鼓励,经常否定打击女儿。

小到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大到上哪个大学、学哪个专业,齐妈妈都规划好。

大学毕业后,齐明月成为新闻记者,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可齐妈妈认为没有前途,逼她考公务员。齐妈妈偶然来到女儿房间,看到公务员的书都是白的,床底下还有一箱雪花啤酒。

她连忙唤来女儿,两人大吵一架。争吵中,齐明月道出“高考失利”的真相。原来,“高考失利”,不是偶然,而是另有隐情。

齐明月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就是为了不上政法大学,不学律师专业,就是想摆脱妈妈的控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齐妈妈崩溃痛哭,压根不敢相信眼前的人,是自己熟悉的女儿。其实,齐明月一直都是这样的想法,只不过妈妈从没有倾听过好内心的想法。

齐妈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缺乏沟通、不够柔软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心生底触。

同样的,还有《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妈妈。她以孩子为重,为孩子拒绝再婚,她把生活的全部重心、人生的所有希望,全压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孩子承受不起,最终只会被压垮。这种压抑的爱,让人窒息,朱朝阳走向了极端。

“自我牺牲”式的强势母爱,能感动自己,但不会感动孩子,只会让孩子想要逃离。

心理学上,有一个“温暖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可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刮起大风,行人寒冷刺骨,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行人越来越热,继而脱掉大衣。

爱,应该是温柔的南风,而是不是猛烈的北风。

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沟通,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表示:母亲越强势,对家庭的毁灭性越大。同时,也有研究表示:越是爸爸缺席的家庭,妈妈越显得“强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作为的爸爸越来越被边缘化,焦虑的妈妈越来越强势,夹缝里的孩子越来越辛苦。

其实,教育从来是父母两个人的共同责任。爸爸不缺席孩子的成长,多体谅妈妈的辛苦;妈妈不焦虑孩子的未来,做回那个温柔似水的妈妈,父母合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

好的家庭,都是相互滋养的。

滋养好妈妈,也就滋养好了孩子。

愿每个妈妈不用做“超人”,做个会示弱的妈妈,因为这是孩子最渴望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