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雏凤清音的博客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849540102xj1y.html

仿佛小男孩到了一定岁数就变得人憎狗嫌

我家宝儿小的时候是个很乖巧的小男孩,妈妈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交了好运,老天爷给了一个乖儿子。可惜好景不长,宝儿6岁以后仿佛一下子觉醒了淘气的天性,每天讨厌得让人无法忍受:比如坐在爸爸车上,他仿佛坐在针尖上,一刻不停,不时伸手折腾车载音响,就是手欠地不停开关车窗。爸爸几次忍无可忍叫他不要再乱动了,宝儿居然一脸无辜:爸爸,我没事儿干,很无聊哎!

原本以为是爸爸对孩子太苛刻,后来妈妈也发现:让宝儿安静下来太难了,人家只要感觉无聊了,就开始做各种匪夷所思的活动----比如出怪声,再比如搞破坏,把手里的纸巾撕成条条,实在无聊了,还可以把妈妈给买的薯片什么的脆脆的食品揉成碎末再吃,哪怕是写作业,小家伙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然后妈妈就听到里面宝儿的椅子咯吱吱的不停地响----这都是什么毛病啊?​

为此,宝贝爹妈都比较严肃地批评过这个狗都嫌的小男孩,无奈收效甚微:你严肃了,他很乖巧地洗耳恭听,然后坚决不改。好吧,这个词严厉了一点,可绝对是听了不到24小时,短的时候甚至不到二十分钟,小家伙就把自己的保证忘得一干二净----哎哟妈妈这个抓狂!在此省略一万字的唠叨与辛酸 ...... 。

​荷兰科学家:“男孩子就应该成为男孩子!”

​直到某一天,宝贝妈咪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荷兰儿童教育家的文章,建议学校和家长为男孩子个人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容忍男孩子的特有的狂放与好动。很可惜现在大多数教育者都希望孩子们不要太吵闹,要听话,要安静。这种要求实际上更适合女孩子,对男孩子而言,他们天生就喜欢自己去发现和尝试、喜欢冒险、喜欢活动。如果男孩子受到的限制较多,等待他们的会是表现变差、不自信、不主动等等问题。如果男孩子们的自我空间受到限制,他们会尽力去做别人要求和期待的事,但是却阻碍了其个人的发展。

统计学表明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的概率是女孩子的4倍,医生为其开处方药的数目则是女孩子的5倍;在学校里同样的“不守规矩”的行为,男孩子受到训斥的概率是女孩子的3倍;因行为问题接受特殊教育的男孩子的数量也是女孩子的3倍。​

正因为现形教育体制更适合培养女孩子,她们在学校里也受到了更加积极的对待,结果就是,女孩子们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平均都要高过男学生;她们得到的升学推荐和评价也要好于男生。由于人们对男孩子的限制太多,使得男孩子较少获得来自自身体验的收获,从而也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心理学家Mark van Vugt 说:男孩子天生就是要不断地去尝试。如果给予其空间,将会对他们成人之后的发展大有很大助益。​

​给男孩更多自由空间

​宝贝妈咪的经验之谈,教养男孩和女孩真的不一样,女儿需要更多具体的指点,儿子则需要规则下的更多自由。男孩子精力旺盛,需要发泄,所以太多的纪律约束最终教导出来的不会是家长需要的乖孩子,要么是湮灭个性的木头娃娃,或者物极必反出来的叛逆儿童。

​比如宝儿放学回家,妈妈开始的要求是:一回家就写作业,这一点对宝儿来说极难完成,小家伙一回家总是难以集中精神先完成作业,他要先玩一会儿,吃点东西,然后才开始专心作业。这样母子俩冲突不断,孩子总是在妈妈要求写作业的时间走神,后来妈妈注意到这一点,干脆把要求改成:晚上十点半一定要上床睡觉,这之前麻烦你完成所有的作业。这下小家伙感觉好多了,母子之间的冲突减少很多。

​上中学后,宝儿坚持要坐校车自己先回家,不愿意再呆在课后托管班等爸爸下班接,出于安全的角度,以及对宝儿同学自我控制力的不信任,爸爸妈妈不是很支持他这样做,小家伙为了说服我们,还真做了一些调研,告诉我们他的同学多少人自己回家,多少人是父母放学后直接接回家,就是上托管班的人最少,加上他们的作业现在大多要在电脑上完成,宝儿只能回家后再做作业 ......,一系列的论据摆出来,最终说服了父母,争取到了他自己想要的自由。我们也发现孩子自己回家后果然像他自己承诺的那样,自己安排好了该做的事情,也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功课,没有耽误晚上的睡眠时间,于是皆大欢喜!

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宝贝妈咪觉得比起女孩子对规则的服从,男孩子对各种约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家有男孩的家长,不妨试着对孩子少管一点,在大规矩不变的框架下,多给孩子一点自由,让小男孩自由发挥。